王归不待月,二子共登台。
天地划然皎,山河相荡回。
虫鸣崖底叶,雁影掌中杯。
为问山阴客,还能棹雪来。
王归不待月,二子共登台。
天地划然皎,山河相荡回。
虫鸣崖底叶,雁影掌中杯。
为问山阴客,还能棹雪来。
这首明代李梦阳的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登台赏景的画面。"王归不待月",写出了友人王豸使归来的急切,无需等到明亮的月光。"二子共登台",则展现出诗人与友人李曹一同登高的情景。
"天地划然皎",形容月色如洗,明亮照人,"山河相荡回",则以山水的动态映衬月色的皎洁,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壮阔的意境。"虫鸣崖底叶",通过虫鸣声衬托出山间的静谧,"雁影掌中杯",则描绘出举杯对月的雅趣,雁影倒映在酒杯中,增添了诗意。
最后,诗人以询问的方式,"为问山阴客,还能棹雪来",向山阴的友人发出邀请,期待他们能如当年乘舟而来般,在雪夜再次相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交流。
澄江虽近不容亲,亦是人间可喜人。
枯木岩前有岐路,一杯浊酒自成春。
中庭电光垂,四壁雨脚溜。
初如单车驰,忽若万马骤。
并墙不相语,灯影照圭窦。
翻思共按乐,日月不得又。
叔能糠覈肥,侄且藜藿瘦。
买田嵩颍间,欲往今已后。
旦夕呼晁江,把酒且相就。
更烦一上人,不语居坐右。
王郎别我春已晚,索我题诗敢辞懒。
读书万卷君所闻,只要躬行不相反。
圣人遗言凛可畏,小事未免书之简。
衣冠瞻视有法则,何独文章要编刬。
譬如逆风曳长舰,竭力正在千夫挽。
君行念此须饱参,即是溪堂句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