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如杜鹃,日夜思归切。
啼尽一川花,愁落千山月。
遥怜白玉人,翠被馀香歇。
可惯独眠寒,减动丰肌雪。
春心如杜鹃,日夜思归切。
啼尽一川花,愁落千山月。
遥怜白玉人,翠被馀香歇。
可惯独眠寒,减动丰肌雪。
这首词作是宋代词人向子諲的《生查子·其二》。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深沉乡愁和对远方所爱之人的思念。
"春心如杜鹃,日夜思归切。" 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春意萌动与日夜的思念之苦。这里的“春心”是指对故土的深情,而“杜鹃”则常用来形容思妇或旅人的孤独和哀愁,显得词人对归乡的心切。
"啼尽一川花,愁落千山月。" 这两句描绘了景色与心境的交融。“啼尽一川花”形象地表达了春意盎然之下的无尽哀愁,而“愁落千山月”则将这种情感扩展到了更广阔的自然景观中,表现出词人心中的忧伤和孤寂。
"遥怜白玉人,翠被馀香歇。" 这两句透露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关爱。“白玉人”指的是那位如同洁白美玉般的佳人,而“翠被馀香歇”则是对那个人温柔睡眠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她的深情和牵挂。
"可惯独眠寒,减动丰肌雪。" 最后两句流露出词人的孤寂与哀愁。“可惯独眠寒”表明即便习惯了独自一人在寒冷中入睡,但内心的凄凉和孤独依旧难以忍受;“减动丰肌雪”则是对自己身体消瘦的隐喻,通过“丰肌”与“雪”的对比,更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因思念所致的憔悴损容。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以其柔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位旅人或离别之人的复杂心境,既有对故土的渴望,也有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
山无背宅宅何胜,门未纳溪溪是剩。
一阁翚飞若见招,双溪蟠屈如回应。
有酒不容阁生尘,无诗莫与溪写真。
秋碧澄寒石齿齿,春黄涨暖风鳞鳞。
有如此水皆诗思,半酣还痒客之技。
气之浊者客勿讳,主人胸中有泾渭。
味之美者客勿矜,主人胸中有淄渑。
辨入涓滴太分明,醉游汗漫真混成,客与主人俱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