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香霭燕衔泥,湖上薰风柳夹堤。
回磴下观山远近,断桥平隔岸东西。
水浮荇带红犹湿,雨插秧针绿未齐。
游客去来禽鸟乐,树林阴郁夕阳低。
落花香霭燕衔泥,湖上薰风柳夹堤。
回磴下观山远近,断桥平隔岸东西。
水浮荇带红犹湿,雨插秧针绿未齐。
游客去来禽鸟乐,树林阴郁夕阳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湖景图。首句“落花香霭燕衔泥”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落花飘零,燕子忙碌地衔泥筑巢,空气中弥漫着花香与泥土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湖上薰风柳夹堤”进一步渲染了湖面的景色,微风吹过,柳树轻摇,仿佛在与湖水共舞,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回磴下观山远近,断桥平隔岸东西”两句则将视线从湖面转向远处的山峦和对岸的景象,通过“回磴”(曲折的山路)的描写,展现了山势的起伏与层次感,而“断桥”则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古朴与诗意,桥面虽断,却依然连接着两岸,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水浮荇带红犹湿,雨插秧针绿未齐”描绘了水面上漂浮的荇菜,以及雨后新插的秧苗,红绿相间,色彩鲜明,既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体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最后,“游客去来禽鸟乐,树林阴郁夕阳低”则以游客的活动和禽鸟的欢声笑语,衬托出环境的和谐与宁静,夕阳西下,树林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整个画面充满了温馨与和谐之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春日湖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俗子俗到骨,一揖已溷人;不知此曹面,何处得许尘?
我非作崖堑,汝自不可亲。
道途逢使君,令我生精神。
顿增江山丽,更觉风月新。
对床得晤语,倾倒夜达晨。
亟起忘缚裤,小醉或堕巾。
缭出锦城南,问讯江梅春。
煎茶憩野店,唤船截烟津。
凄凉吊废苑,萧散夸闲身。
暮归度略彴,月出水鳞鳞。
思君去已远,此会何由频。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
一径蛇蟠不容脚,平处乃可十客坐。
袅袅共看风枝舞,簌簌时听春箨堕。
古佛不妆香火冷,瘦僧如腊袈裟破。
门前西去长安路,日夜舳舻衔尾过。
老夫本乏台省姿,且就清阴曲肱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