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枢密持衡、封疆变法,白头肩钜任,劳形国是,胸有千秋,是累朝圣泽钟灵,弁冕群臣无愧色;
忆昔尊经襄校、江汉论文,青眼及寒儒,叩别旌麾,时逾十稔,痛一夕大星陨地,经纶危局属何人。
于今枢密持衡、封疆变法,白头肩钜任,劳形国是,胸有千秋,是累朝圣泽钟灵,弁冕群臣无愧色;
忆昔尊经襄校、江汉论文,青眼及寒儒,叩别旌麾,时逾十稔,痛一夕大星陨地,经纶危局属何人。
此挽联高度赞扬了张之洞在国家政治、军事、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上联“于今枢密持衡、封疆变法”赞其在国家治理和边疆稳定上的功绩,以及推动改革的决心。“白头肩钜任,劳形国是”描绘了他年迈仍肩负重任,为国家大事操劳的形象。“胸有千秋,是累朝圣泽钟灵”则强调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以及承继历代帝王恩泽,如同灵芝一般珍贵。
下联“忆昔尊经襄校、江汉论文”回顾了张之洞在学术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经典文献的尊重与校订,以及在长江汉水流域的文论交流活动。“青眼及寒儒,叩别旌麾”表达了他对知识分子的关怀与提携,即使在离别之际,仍不忘勉励后辈。“时逾十稔,痛一夕大星陨地”感叹时间的流逝与失去这位杰出人物的哀痛。“经纶危局属何人”则提出了一个深沉的问题,即在面对国家危难之时,谁能接续他的遗志与才能。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颂扬了张之洞的个人成就与品德,也体现了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鸳行旧俦侣。
问底事、迟回西州西处。
闲居久如许。
想邻翁对饮,诗人联句。
夤缘曾遇。
过高轩、相逢喜舞。
正菊天、景物澄鲜,切莫趣归言去。
看取。
星扉月户。
雾阁云窗,非公孰住。
从容笑语。
人生易别难聚。
恨分违有日,留连无计,满目离愁忍觑。
若他时、鱼雁南来,把书寄与。
算秋来景物,皆胜赏、况重阳。
正露冷欲霜,烟轻不雨,玉宇开张。
蜀人从来好事,遇良辰、不肯负时光。
药市家家帘幕,酒楼处处丝簧。
婆娑老子兴难忘。
聊复与平章。
也随分登高,茱萸缀席,菊蕊浮觞。
明年未知谁健,笑杜陵、底事独凄凉。
不道频开笑口,年年落帽何妨。
看透尘寰。
更禅心似水,道力如山。
前身青冥跨鹄,紫府乘鸾。
世缘一念,便等闲、游戏人间。
须信道,云霄步武,不应权牧西南。
此日重临初度,正绣衣辉映,彩服斓斑。
人生显途易到,荣养难攀。
一时庆事,问谁家、得似门阑。
知未艾,百千寿算,慈闱长奉亲欢。
升平似旧。
正锦里元夕,轻寒时候。
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
火城灯市争辉照。
谁撒□、满空星斗。
玉箫声里,金莲影下,月明如画。
知否。
良辰美景,□丰岁乐国,从来希有。
坐上两贤,白玉为山联翩秀。
笙歌一片围红袖。
切莫遣、铜壶催漏。
杯行且与邦人,共开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