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有所思二章怀国倩也·其一》
《有所思二章怀国倩也·其一》全文
明 / 韩上桂   形式: 古风

有所思,乃在罗浮之高山。

白云连天不可上,复崖巀嶭锁松关。

累石叉牙而纠结,荒榛芜秽掩芳兰。

山鬼夜哭,饥鼯晨叹。

蝮蛇百尺舔舌肆啮,得人肉而弥欢。

暗雨累日秋先寒,猿悲蝉咽愁鸣湍。

猛虎忽震怒,惊风扫林峦。

道逢退走不敢视,引弓欲射失心肝。

朱明跃出,煜灼其上。唇焦口燥,炙之欲乾。

金砂石乳虚盘桓,仙童玉女隔云端,令人听此心辛酸。

思君不见泪琅玕,飞欲极兮恨短翰。

侧身东望空巑岏,惨独惄兮何时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与恐怖的山中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的“罗浮之高山”、“山鬼”、“蝮蛇”、“暗雨”、“猿悲蝉咽”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愁。

“白云连天不可上”,开篇即以白云象征不可触及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渴望与无奈。“复崖巀嶭锁松关”,陡峭的山崖仿佛锁住了通往思念的道路,增加了情感的沉重感。“山鬼夜哭,饥鼯晨叹”,山中的鬼魂与饥饿的鼯鼠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蝮蛇百尺舔舌肆啮,得人肉而弥欢”,形象地描绘了毒蛇的凶残,象征着外界的险恶与威胁,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担忧与关切。“暗雨累日秋先寒,猿悲蝉咽愁鸣湍”,连续的阴雨、悲鸣的猿猴与蝉,以及湍急的流水,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悲伤与哀愁的画面,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猛虎忽震怒,惊风扫林峦”,突然的狂风与猛虎的怒吼,打破了宁静,象征着外界的动荡与挑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与焦虑。“道逢退走不敢视,引弓欲射失心肝”,面对未知的危险,诗人虽有勇气,却因恐惧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体现了人在面对强大外力时的无力感与恐惧。

“朱明跃出,煜灼其上”,太阳的出现,虽然带来了光明与温暖,但诗人的内心依然感到焦渴与干涸,无法得到真正的慰藉。“金砂石乳虚盘桓,仙童玉女隔云端”,仙界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

“令人听此心辛酸”,诗人的内心被这些情感所折磨,充满了辛酸与痛苦。“思君不见泪琅玕,飞欲极兮恨短翰”,对友人的思念无法言表,泪水如同珠子般滚落,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无奈。“侧身东望空巑岏,惨独惄兮何时安”,诗人孤独地向东眺望,心中充满了无助与不安,期待着未来的安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内心的孤独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作者介绍

韩上桂
朝代:明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猜你喜欢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其二滚绣球

则记俺,梅岭边,戏鼓桃。柳江边,度龀髫。

又随侍大河嵩岳,承恩泽,移畿辅,路近云霄。

向黔灵,指节旄。返终南,听鼓鼛。拜先主君臣祠庙。

更曾经雨霖铃骡网蜀道。

严亲又视之江学,慈母归依故里乔。

祇未得龛赭观潮。

(0)

水调歌头.欧阳润生八十寿,用稼轩倾韩南涧尚书韵

送别滕王阁,忽已七年秋。

许我东绢一匹,放笔托韦侯。

那已烽烟澒洞,竟尔沧桑换世,顿冷昔时游。

鲁殿灵光在,椿寿说庄周。祝君去,湖波软,橹枝柔。

可奈鸥浮蜗寄,海上暗淹留。

此颂卢钧八秩,再颂潞公九秩,笑傲稳南楼。

兕觥遥共晋,社酒满金瓯。

(0)

菩萨蛮.出都日道中

高原十里寒芜绿。平林无数昏鸦宿。笑我未归家。

可怜红日斜。凤城回首处。往事如烟雾。

相送只西山。蛾眉弯复弯。

(0)

竹香子.旅思

枕上五更风劲。雪上归鸿爪印。

寒原衰草日如霜,不信花朝近。

才下马嵬坡,又过扶风镇。

笋舆都道昨朝轻,辇了新愁恨。

(0)

陂塘柳

恨悤悤、好春抛却,海棠阶下风软。

朝来妆罢娇无那,正是雪消云暖。帘不卷。

要录曲、屏风深闭无人见。情柔意婉。

说玉燕长留,金鹅久炷,岂料聚时浅。长亭畔。

汉代离宫别馆。今番唫眺都懒。

旅愁堆放眉尖上,镇日易凝难散。

怕看灞桥柳,青青满地凭谁管。凄凉到晚。

又兜上心来,落花芳草,客去凤城远。

(0)

捣练子

鹅毳被,病时熏。消瘦葱根又几分。

阶下唾余新著翠,算应无计可相闻。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