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城草色绿迢迢,胜国繁华寄寂寥。
红药无人开锦幄,玉楼何处教鸾箫。
荒祠古木雷塘路,细雨平莎扬子桥。
五日恶风今日好,摊书高卧仰青霄。
芜城草色绿迢迢,胜国繁华寄寂寥。
红药无人开锦幄,玉楼何处教鸾箫。
荒祠古木雷塘路,细雨平莎扬子桥。
五日恶风今日好,摊书高卧仰青霄。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扬州》描绘了一幅扬州城荒凉而静谧的画面。首句“芜城草色绿迢迢”,以茂盛的草色渲染出古城的荒芜,"芜城"暗指昔日繁华的扬州如今已显衰败。"胜国繁华寄寂寥",通过对比昔日的繁盛与现在的冷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红药无人开锦幄,玉楼何处教鸾箫”进一步描绘了扬州的荒凉景象,红药无人照料,锦幄空置,玉楼中的笙箫乐声也不复存在,显得格外凄清。"荒祠古木雷塘路,细雨平莎扬子桥",通过描绘荒祠、古木、细雨和古老的扬子桥,展现了扬州的沧桑与历史痕迹。
最后两句“五日恶风今日好,摊书高卧仰青霄”,诗人庆幸恶劣天气过去,今日风和日丽,他得以摊开书籍,悠闲地躺着仰望青天,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心境。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情于景,展现了扬州从繁华到衰落的历史变迁,以及诗人对这种变迁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