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冰河夜渡流澌。
朔雪平沙,飞花乱拂蛾眉。
琵琶已是凄凉调,更赋情、不比当时。
想如今,人在龙庭,初劝金卮。
一枝芳信应难寄,向山边水际,独抱相思。
江雁孤回,天涯人自归迟。
归来依旧秦淮碧,问此愁、还有谁知。
对东风,空似垂杨,零乱千丝。
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冰河夜渡流澌。
朔雪平沙,飞花乱拂蛾眉。
琵琶已是凄凉调,更赋情、不比当时。
想如今,人在龙庭,初劝金卮。
一枝芳信应难寄,向山边水际,独抱相思。
江雁孤回,天涯人自归迟。
归来依旧秦淮碧,问此愁、还有谁知。
对东风,空似垂杨,零乱千丝。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王沂孙的作品,名为《高阳台(其二)》。诗中表达了对远方游子陈君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昔日美好时光无法复返的感慨。
"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冰河夜渡流澌。朔雪平沙,飞花乱拂蛾眉。"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其中“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形象地展现了边关士兵的艰苦生活;“冰河夜渡流澌”则传达了一种冒险和孤独的情感;“朔雪平沙,飞花乱拂蛾眉”更是将雪花与蝴蝶交织,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美丽的边塞景象。
"琵琶已是凄凉调, 更赋情、不比当时。想如今,人在龙庭,初劝金卮。" 这里诗人通过琵琶的凄凉之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复返的哀愁。"更赋情"暗示着诗人的深沉情感,而“不比当时”则是对往昔岁月的无尽怀念。
"一枝芳信应难寄,向山边水际,独抱相思。江雁孤回,天涯人自归迟。" 这几句中,“一枝芳信”象征着诗人想要传递的情意,但“应难寄”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隔绝与无奈;“向山边水际,独抱相思”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深切的思念;“江雁孤回”、“天涯人自归迟”则描绘了一种悠长而又渺茫的情感旅程。
"归来依旧秦淮碧,问此愁、还有谁知。对东风,空似垂杨,零乱千丝。" 最后几句中,“归来依旧秦淮碧”表达了诗人归来的情景,但“问此愁、还有谁知”则是对心中的忧愁无人能懂的感慨;“对东风,空似垂杨,零乱千丝”中,“东风”、“垂杨”都是春天的象征,而“零乱千丝”则形容了诗人的情感纠葛和复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边塞之旅、琵琶凄凉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构建了一幅既有壮阔之景又充满深沉情感的画面。王沂孙以其独特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哀愁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