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与娶妻,养女求媒娉。
重重皆是业,更杀众生命。
聚集会亲情,总来看盘饤。
目下虽称心,罪簿先注定。
养儿与娶妻,养女求媒娉。
重重皆是业,更杀众生命。
聚集会亲情,总来看盘饤。
目下虽称心,罪簿先注定。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拾得所作,名为《诗》其四。诗中的语言质朴,但蕴含深刻的佛教哲理,反映了作者对于世间繁琐欲望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养儿与娶妻,养女求媒娉。重重皆是业,更杀众生命。"
这几句诗表达的是对人世间繁复关系的看法。在佛教中,世间的种种欲望和行为被视为“业”,即是造作出的一切善恶之事,它们会带来后果,束缚个体,使其无法脱离生死轮回。诗中的"更杀众生命",可能是指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伤害了他人或自己的生命力。
"聚集会亲情,总来看盘饤。目下虽称心,罪簿先注定。"
这几句则是对待遇亲情和物质财富的一种警示。在佛教看来,世间的聚散离合都是无常的,而人们对于亲情和财富的执着往往会带来内心的痛苦和外在的冲突。"罪簿先注定"意味着这些行为的后果已经被记录,终将面临审判。
整首诗通过对世间俗事的描绘,传达了出家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一种超脱态度,以及对生命真谛的追寻。
朝游欢未极,暮憩还自营。
上方钟磬罢,虚室泠然清。
起视夜何其,片月东南生。
青山如改顾,隐隐攒高城。
蛟龙寒尚蛰,波浪谁与争。
乃知群动息,夕景涵空明。
歘尔紫霞想,缅贻沧洲情。
篝灯闭石阁,细听江涛声。
桂山奇峭世间无,日日当窗见画图。
排去离愁忘岁月,助来吟兴遍江湖。
空岩花木青黄间,叠石莓苔紫翠腴。
也被山灵嘲我俗,宁拚半昼狎樵夫。
迢递西江路,炎蒸六月天。
蒲萄香满瓮,杨柳绿当筵。
争讼趋王烈,飞书羡鲁连。
龙光南斗际,鹢彩北风前。
金缕高歌续,琼楼列宴联。
寸心随去棹,双眼望归鞭。
池沼游鱼乐,云霄别鹤骞。
紫荆看复合,胜事照青编。
结构依茂林,开轩面青嶂。
浮岚变朝采,宿雨经池上。
春阳正和煦,生意日条畅。
径草绿已繁,皋兰叶初放。
脩翰摩烟霄,游鳞泳清涨。
动息皆自然,至理妙无象。
遗纷便静观,寂寞谐所尚。
偃仰丘壑间,中情无得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