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多是少相投,非识尘中上品流。
不见真宗归物理,难知妙道后先休。
生前内鼎宜烹鍊,殊胜华池好渐修。
但见完全凭土德,能调火候药皆秋。
人心多是少相投,非识尘中上品流。
不见真宗归物理,难知妙道后先休。
生前内鼎宜烹鍊,殊胜华池好渐修。
但见完全凭土德,能调火候药皆秋。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赵 炅的作品,名为《逍遥咏(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哲理性质的诗歌,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宇宙以及修炼之道的深刻思考。
"人心多是少相投,非识尘中上品流。"
这两句表达了一个观点:人们之间难以找到真正的心灵契合,这种契合不在世俗的尘埃中,也不是通常所说的高尚的情操。这里的“少相投”指的是难得的精神上的相通,而“非识尘中上品流”则表明这种相通超越了常人的理解。
"不见真宗归物理,难知妙道后先休。"
这两句诗探讨的是宇宙和生命的根本问题。“真宗”指的是宇宙的根本原理,“归物理”是说回到本源自然的规律。而“妙道”则是指通往真理的道路,“后先休”则是在时间的流转中寻找永恒的安息。这两句表达了对宇宙真理和生命意义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的艰难。
"生前内鼎宜烹鍊,殊胜华池好渐修。"
这两句诗则涉及到修炼之道。“生前内鼎”指的是在生时内心的锻炼,“宜烹鍊”则是说应该通过修炼来提纯自己。而“殊胜华池”则可能隐喻一种高级的、非凡的修炼方法,“好渐修”表达了对这种修炼之道的肯定和推崇。
"但见完全凭土德,能调火候药皆秋。"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一个理想状态的描绘。“完全凭土德”可能意味着达到一种完美的自然状态,“能调火候药皆秋”则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使在处理复杂的事物(比喻为“药”)时,也能够像秋天收获果实一样,轻松而自如地掌控一切。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人心、宇宙和修炼之道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六阙表门荣,华林地气灵。
乌衣王氏族,玉树谢家庭。
邹鲁多亟犬,荀陈更聚星。
怡神虚室白,讲学夜灯青。
篇籍巾箱满,弦歌里巷听。
兰堂时合宴,槐市正谈经。
丹井通仙穴,西山接翠屏。
烟萝皆胜概,何日扣岩扃。
出郭屏仆从,取径问樵牧。
短松新被冈,青嶂远遮屋。
鸡犬无四邻,日月自两毂。
阿师厌机缘,脱迹谢尘俗。
是心大圆明,一室了具足。
汲泉烹细芽,支铛炊脱粟。
默坐契从三,诸方付藏六。
我来同友生,得饱径眠熟。
稍为微风醒,已叹畏景促。
买山知几时,所惜负松菊。
汉家乱无象,贤才戢鳞翼。
武侯霸王器,隆中事耕殖。
堂堂刘豫州,介绍徐元直。
一闻卧龙誉,三驾荒庐侧。
士为知己用,陈辞薄霄极。
说吴若转丸,抗魏犹卷席。
谈笑驭关张,从容羁梁益。
持邦二纪馀,君臣绝纤隙。
浮埃蔽穹壤,大节沦金石。
梁甫不复闻,怀贤涕沾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