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多逸民,山栖久怀璧。
法真亦逃名,讵屑三公职。
求蝉在明火,求士当务德。
此道今何如,其人安可识。
东汉多逸民,山栖久怀璧。
法真亦逃名,讵屑三公职。
求蝉在明火,求士当务德。
此道今何如,其人安可识。
这首明代贝琼的《读史五首(其三)》描绘了东汉时期隐士众多,其中法真一类的人不屑于追求高官显位,宁愿隐居山林,保持高洁之志。他们选择在明火之中寻找蝉鸣般的清静,强调品德修养的重要性。诗人借此反思,现代社会中这样的道德追求是否还能被人们理解和实践,以及如何识别那些坚守高尚情操的人。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对古代隐逸文化的敬仰和对当今世风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