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茅房已可怜,中流无家更泊船。
去住彼此两不顾,日落荒城生暝烟。
堤上茅房已可怜,中流无家更泊船。
去住彼此两不顾,日落荒城生暝烟。
这首明代诗人李兆先的绝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水上景象。首句“堤上茅房已可怜”,写出了岸边简陋茅屋的破败,透露出一种贫苦与无奈的情绪。次句“中流无家更泊船”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漂泊感,船只在江流中没有固定的归宿,暗示了人物的孤独和流浪状态。后两句“去住彼此两不顾,日落荒城生暝烟”,表达了人物间的冷漠疏离,他们各自忙碌,甚至对彼此的困境都不顾及,而夕阳西下,荒芜的城市升腾起暮霭,更增添了画面的寂寥与悲凉。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民生疾苦、人情淡薄的画面,富有深沉的生活哲理。
云和秋林桐叶大。琴筑徐鸣,碧绕溪堂左。
那得茅庵留乞我。织帘倦后摊书坐。
风竹疏疏霜柳亸。一角微茫,天半寒烟锁。
杯底晴岚青婀娜。不缘遽唱家山破。
谁谓无神助。谢封姨、回帆送到,行舟留住。
纵目南楼年最少,便已头颅如许。
又何况、当时琳瑀。
屈指晨星犹有几,只尊前、磊落人三五。
今昔恨,那堪诉。征袍今昔殊缁素。
定难分、江头涕泪,洛中尘土。
茗盏诗囊相料理,怕道须溪春去。
更青兕、几番风雨。
莫话年来经历事,枉茹冰、饮雪论辛苦。
将进酒,为君舞。
烟波好处,尽横行无忌。怪雨腥风趁秋起。
闪渔镫几点,辛苦爬沙,莫误认、凉夜调琴如此。
稻梁凭作践,孕白含黄,偶尔朝魁亦游戏。
带甲惯惊人,野店吞声,谁传信、无肠公子。
且料理、新霜菊花天,要换取尖团,正其时矣。
官家富贵,历尽人间,算天浆独缺。
神明台上,君不见、有个铜仙高绝。
吉云五色,只臣朔、亲探丹穴。
剩到今、草没黄图,空道肌肤如雪。
汉家轶事遥稽,数五利文成,堪笑覆辙。
天高云表,千岁后、还共烟霞澌灭。
西王母去,纵灵液、难供饕餮。
问古来、多少神仙,尝遍玉杯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