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尝戾止,不止石与斗。
夜饮不止卯,朝饮不止酉。
清不止尧舜,浊不止桀纣。
垆不止胡姬,瑟不止赵妇。
自从止一丘,十事止八九。
所止嗟因人,敢不自止酒。
时时欲止之,既止还复否。
虽云止勿乱,不止孔之丑。
止水有明鉴,皇王止敬口。
援琴歌止息,迁莺止高柳。
酒泉尝戾止,不止石与斗。
夜饮不止卯,朝饮不止酉。
清不止尧舜,浊不止桀纣。
垆不止胡姬,瑟不止赵妇。
自从止一丘,十事止八九。
所止嗟因人,敢不自止酒。
时时欲止之,既止还复否。
虽云止勿乱,不止孔之丑。
止水有明鉴,皇王止敬口。
援琴歌止息,迁莺止高柳。
这首《止酒》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子升的作品。诗中以饮酒为引子,探讨了“止”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首句“酒泉尝戾止”,以酒泉为起始,暗示饮酒的开始,随后“不止石与斗”则表达了饮酒无度的状态。接着,“夜饮不止卯,朝饮不止酉”描绘了饮酒时间的无限制,从夜晚到清晨,饮酒不停歇。通过“清不止尧舜,浊不止桀纣”这一对偶句,诗人将饮酒与道德品质联系起来,指出无论酒质如何,过度饮酒都是不可取的。
“垆不止胡姬,瑟不止赵妇”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饮酒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暗示过度饮酒会使人失去理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接下来,“自从止一丘,十事止八九”表明了诗人对于适度生活的追求,认为在许多事情上,只要能够做到八九分,就已经足够。
“所止嗟因人,敢不自止酒”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约束的重视,认为“止”并非外在强加,而是源于内心的自觉。最后,“时时欲止之,既止还复否”反映了人性中难以克服的欲望,即使想要停止,也往往难以实现。
“虽云止勿乱,不止孔之丑”提醒人们,即使停止了某些行为,也不能因此而放纵其他不当的行为。接下来,“止水有明鉴,皇王止敬口”通过比喻,强调了保持内心平静的重要性,以及君主应当以身作则,尊重言辞。
“援琴歌止息,迁莺止高柳”则是以音乐和自然景象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和谐,如同琴声的悠扬和黄莺的栖息一样,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止酒》不仅探讨了饮酒的适度问题,更深入地触及了人生的自我约束、道德修养、内心平静等多个层面,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