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长城何崔嵬,人不能为鬼为开。
平冈风雨或颓落,绝壁杰竖仍陮隗。
碎砾埋砂识秦代,其下白骨久成灰。
前人所为后人效,恃此欲拒北马来。
长城处处皆可入,处处守禦真愚騃。
君不见侧峰横岭云中峙,飞鸟难缘城自嶷。
尔时发帑奚供此,民脂民膏尽于是。
二世而亡犹幸耳,逢君剥下谁承旨,蒙恬地脉言何鄙。
长城长城何崔嵬,人不能为鬼为开。
平冈风雨或颓落,绝壁杰竖仍陮隗。
碎砾埋砂识秦代,其下白骨久成灰。
前人所为后人效,恃此欲拒北马来。
长城处处皆可入,处处守禦真愚騃。
君不见侧峰横岭云中峙,飞鸟难缘城自嶷。
尔时发帑奚供此,民脂民膏尽于是。
二世而亡犹幸耳,逢君剥下谁承旨,蒙恬地脉言何鄙。
这首《长城行》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对长城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
首句“长城长城何崔嵬”,以惊叹的语气描述长城的雄伟壮观,引出对长城的思考。接下来,“人不能为鬼为开”一句,表达了长城的不可逾越性,无论是人还是鬼都难以破坏它。接着,诗人通过“平冈风雨或颓落,绝壁杰竖仍陮隗”描绘了长城在自然环境下的坚韧与不屈。
“碎砾埋砂识秦代,其下白骨久成灰”两句,将历史的沧桑与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长城见证了无数人的牺牲与努力。诗人进一步指出,长城虽能抵御外敌,却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前人所为后人效,恃此欲拒北马来”强调了长城作为防御工事的双重意义,既保护了国家,也消耗了国家资源。
“长城处处皆可入,处处守禦真愚騃”则对长城的防御策略提出了质疑,认为处处设防可能并非明智之举。诗人接着以“君不见侧峰横岭云中峙,飞鸟难缘城自嶷”描绘了长城的险峻与难以攀登,进一步强调了它的坚固与不可侵犯性。
最后,“尔时发帑奚供此,民脂民膏尽于是”揭示了修建长城的高昂成本,以及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诗人感慨,如此巨大的投入,最终导致了二世而亡的悲剧。他提出疑问:“二世而亡犹幸耳,逢君剥下谁承旨,蒙恬地脉言何鄙。”通过对比蒙恬修建长城的艰难与荒谬,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行为的反思,以及对权力滥用的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长城的描绘和历史的回顾,不仅赞美了长城的壮丽与伟大,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人性问题,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
吾宗异秦赢,秉德嗜仁义。
绵延值盛明,仩版颇齿齿。
先人秉鱼须,联蝉及诸季。
列秩下大夫,往往有三四。
迨及贤科书,至今时一缀。
万木有荣凋,一体互强脆。
屈指四纪来,挛痹剧一臂。
耕者鬻其锄,贾者降为侩。
士者无一人,慵者倚而待。
饱者幸免饥,饥者幸未丏。
至论胤嗣间,十室九蜂虿。
墓寝蒸礿时,顾影兀孤介。
甚者乏继承,馁鬼满蒿薤。
余虽有两儿,性颇仇简册。
饮牛未渴辰,按项不能俛。
缘兹伤后昆,思欲谱先代。
念彼从戎人,蔓远瓜尚带。
况值用也来,举扣其大槩。
彼衰更倍兹,掷笔为一慨。
对策瞻龙衮,承恩拜玉墀。
一枝蟾影在,八叶凤毛奇。
泸水文星见,南昌化雨施。
哦松来上邑,采菊向东篱。
解绶归来日,掀髯舒啸时。
空悬徐孺榻,长下董生帷。
清节诚能守,高风自可追。
才华今代重,辞翰古人期。
每惜交游晚,重来会面迟。
天清梅雨歇,江阔柳云垂。
欲剪萧斋烛,细论彭泽诗。
吟怀共倾倒,庶用慰深思。
东方曙色动,喔喔金鸡声。
初唱疏星落,再啼斜汉倾。
朱冠摇摇奋锦翼,飞出扶桑枝上鸣。
生秉五德合阳精,司晨长是临五更。
气雄将斗跃金距,馀勇未衰犹力争。
有客能鸣度关早,何人促起舞剑轻。
朝来喧呼驱上树,木末声残风露清。
思妇因之惊远梦,归人不至感中情。
感中情,向谁诉。
人在边头音信无,几回梦绕关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