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敝庐寄西南,不归三纪今何堪。
卜营菟裘阅岁三,西成黍豆馀石甔。
借功田家并钁杴,农事未起来不嫌。
并遣浮客从丁男,芒鞋秃巾短后衫。
杵声登登骇闾阎,期我一月久不厌。
我方穷困人所谙,有求不答心自甘。
一言见许不妄谈,饮汝信厚心怀惭。
晨炊暮饷增醯盐,归时不碍田与蚕。
先人敝庐寄西南,不归三纪今何堪。
卜营菟裘阅岁三,西成黍豆馀石甔。
借功田家并钁杴,农事未起来不嫌。
并遣浮客从丁男,芒鞋秃巾短后衫。
杵声登登骇闾阎,期我一月久不厌。
我方穷困人所谙,有求不答心自甘。
一言见许不妄谈,饮汝信厚心怀惭。
晨炊暮饷增醯盐,归时不碍田与蚕。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将筑南屋借功田家》,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西南故居修筑新屋时,向田家借用农具和人力的情景。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
首句“先人敝庐寄西南”,表达了诗人对祖先旧居的怀念,而“不归三纪今何堪”则传达出对长久未归的感慨。接着,“卜营菟裘阅岁三”描述了他在异地经营新居的三年时光,生活简朴,仅能自给自足。
“借功田家并钁杴”直接点题,诗人向田家借用农具,显示出他对农事的亲近和对农民的感激。他并不嫌弃农事繁重,反而让闲散的游子也参与其中,体现了他的亲民态度。“芒鞋秃巾短后衫”描绘出劳动者朴实的形象,而“杵声登登骇闾阎”则通过捣米声惊动邻里,渲染出劳动的热闹场景。
诗人表示自己虽然穷困,但对别人的请求从不推辞,即使对方不回答,他也心甘情愿,这体现了他的宽厚和谦逊。“一言见许不妄谈”表达出对信任的珍视,而“饮汝信厚心怀惭”则流露出对自己未能给予更多回报的愧疚。
最后两句“晨炊暮饷增醯盐,归时不碍田与蚕”,诗人承诺会增加田家的日常供给,不会因为自己的需求影响他们的农事和养蚕,显示出他对农民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与农民之间深厚的互助关系,以及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平生所志,是移山愚公、填海精卫,至今日鞠躬尽瘁、夙愿未酬,魂魄果有灵,对此兆姓黄种、万里神州,应多余恨;
人间何世,看龙蛇起陆、燕雀嬉堂,更那堪大厦将倾、梁木遽坏,天心如可转,当与八百孤寒、三千桃李,共济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