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一夜秋风起,客梦南游渡湘水。
湘水泠泠彻底清,二妃怨处无限情。
娥皇不语启娇靥,女英目成转心惬。
长眉入鬓何连娟,肌肤白玉秀且鲜。
裴回共咏东方日,沈吟再理南风弦。
声断续,思绵绵,中含幽意两不宣。
殷勤纤手惊破梦,中宵寂寞心悽然。
心悽然,肠亦绝。
寐不寐兮玉枕寒,夜深夜兮霜似雪。
镜中不见双翠眉,台前空挂纤纤月。
纤纤月,盈复缺,娟娟似眉意难诀。
愿此眉兮如此月,千里万里光不灭。
客行一夜秋风起,客梦南游渡湘水。
湘水泠泠彻底清,二妃怨处无限情。
娥皇不语启娇靥,女英目成转心惬。
长眉入鬓何连娟,肌肤白玉秀且鲜。
裴回共咏东方日,沈吟再理南风弦。
声断续,思绵绵,中含幽意两不宣。
殷勤纤手惊破梦,中宵寂寞心悽然。
心悽然,肠亦绝。
寐不寐兮玉枕寒,夜深夜兮霜似雪。
镜中不见双翠眉,台前空挂纤纤月。
纤纤月,盈复缺,娟娟似眉意难诀。
愿此眉兮如此月,千里万里光不灭。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夜梦境中的情感流转,表达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和不尽的哀愁。诗中通过“客行”、“客梦”开篇,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飘忽不定的梦境,梦见自己在秋风中南游,渡过湘水。这段落设置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即一种离别和怀念的主题。
接着,“湘水泠泠彻底清”、“二妃怨处无限情”两句,不仅描绘了湘水的清澈,更通过历史典故——二妃(娥皇、女英)的故事,传达了一种深沉而又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而且包含了怨恨和哀愁。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娥皇不语启娇靥”、“女英目成转心惬”则通过描写二妃的容貌和神态,传递了一种深藏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对美貌的赞赏,也有对她们命运的同情和哀愁。
“长眉入鬓何连娟”、“肌肤白玉秀且鲜”则具体描绘了女性的美丽,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使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人眼中的那个梦境中的美好场景。然而,这种美好的描述也只是加深了诗人的哀愁,因为这只存在于梦中。
“裴回共咏东方日”、“沈吟再理南风弦”两句则是对音乐的描写,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里的“声断续”、“思绵绵”不仅形容了音乐,也表达了诗人情感的复杂和连绵。
紧接着,“中含幽意两不宣”一句则是对前文所述内容的一个总结,表明诗中的情感和内涵远超过字面之意,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愫。这种情愫在梦醒后变得更加深刻,因为“殷勤纤手惊破梦”、“中宵寂寞心悽然”两句直接切入现实,诗人从美好的梦境中苏醒,却发现是空无一物,只剩下内心的寂寞和哀愁。
“心悽然,肠亦绝。”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哀愁,仿佛连情感的纽带都被切断了一般。接着,“寐不寐兮玉枕寒”、“夜深夜兮霜似雪”则是对现实中环境的描写,这种冷清和孤寂的氛围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
最后,诗人通过“镜中不见双翠眉”、“台前空挂纤纤月”两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这种美好的消逝。月亮在这里既是时间流转的象征,也是诗人情感的投射。而“纤纤月,盈复缺,娟娟似眉意难诀。”这几句则是一种对月亮和美好事物永恒的向往,以及这种向往背后的无奈与哀愁。
全诗最后,“愿此眉兮如此月,千里万里光不灭。”一句,是诗人最深切的情感表达。这里的“眉”指的是梦中的美好事物,而“月”则象征着永恒和长存。这句话充满了对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愿望,也是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怀念。这一句也是全诗感情最高潮的地方,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深沉情感。
我有一樽酒,来自故人家。
故人久相别,十载隔天涯。
相思不相见,对月开流霞。
一酌延清风,清风为我开灵襟。
再酌劝明月,明光徘徊冷光发。
三酌望故人,明月清风见颜色。
高歌起舞赓长谣,声裂金石贯曾碧。
伯伦已死渊明殂,蜾蠃螟蛉漫充塞。
须臾歌罢玉壶空,醉觉长天不盈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