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郭人家野竹围,水田当户似僧衣。
惯来鸥鹭饶閒意,浴罢梳翎傍短篱。
负郭人家野竹围,水田当户似僧衣。
惯来鸥鹭饶閒意,浴罢梳翎傍短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负郭人家野竹围”,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村落周边被茂密的野竹环绕的景象,透露出一种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处。接着,“水田当户似僧衣”一句,将水田比作僧人的衣裳,既形象地描绘了水田的形态,又赋予了它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独特感悟。
“惯来鸥鹭饶闲意”,通过鸥鹭在水田中自由自在地来往,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和羡慕。鸥鹭的形象在这里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象征着诗人追求的那份宁静与淡泊。最后,“浴罢梳翎傍短篱”一句,描绘了鸥鹭洗浴后梳理羽毛的情景,这一细节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生活气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简单而纯粹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鸥鹭悠闲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与向往,体现了清雅脱俗的艺术风格和诗人高远的人生境界。
昨宵有梦落空谷,开匣氤氲香满幅。
鸥波亭畔好春光,露凝点点风扬扬。
巧从瓷斗开生面,笔阵纵横墨花灿。
天目山坳彷佛逢,至元款识寻常见。
夙闻画马殊有神,风毛雾鬣看犹新。
换手忽传林下态,多情应对管夫人。
敷荣讵肯同萧艾,嫩叶千茎绿玉碎。
小窗展对读《离骚》,可许楚臣纫作佩。
九畹幽芳静裹含,秋来摇落有谁探。
一拳瘦石根无土,珍重同时郑所南。
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
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
义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
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昨。
精神贯注深,非人所可学。
三朝直内庭,受恩早且渥。
其诗喜谈禅,学苏太相去声著。
以苗疆获罪,意实别有托。
平苗事既久,复用仍迁擢。
性敏才本高,未免失行薄。
使其生前明,标榜必致错。
本朝无所施,小哉张与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