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台高秋草生,白日茫茫空复情。
昭王古墓没长道,渐离击筑同荆卿。
一旦相逢感知己,素车白马为君死。
易水歌声不忍闻,千年遗恨燕太子。
黄金台高秋草生,白日茫茫空复情。
昭王古墓没长道,渐离击筑同荆卿。
一旦相逢感知己,素车白马为君死。
易水歌声不忍闻,千年遗恨燕太子。
这首《荆卿歌》由明代诗人叶春及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荆轲的描绘,展现了慷慨赴义的英雄气概与深沉的历史感慨。
“黄金台高秋草生,白日茫茫空复情。”开篇以黄金台这一历史遗迹为背景,渲染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氛围。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之所,此处以之起笔,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暗含了对英雄荆轲的敬仰之情。然而,“白日茫茫空复情”一句,又在壮丽的景象中注入了一丝空茫与失落,暗示了英雄虽有豪情壮志,却终归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昭王古墓没长道,渐离击筑同荆卿。”此句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厚重感。昭王古墓的荒芜与荆轲、渐离等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也暗示了英雄们虽英勇无畏,但最终难逃历史的湮没。渐离击筑,与荆卿一同,既是音乐上的呼应,也是情感上的共鸣,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与共同的牺牲精神。
“一旦相逢感知己,素车白马为君死。”这句诗描绘了英雄之间的相遇与共赴生死的情谊。在特定的时刻,英雄们彼此理解,相互支持,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情谊,是古代侠义精神的体现,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之处。
“易水歌声不忍闻,千年遗恨燕太子。”最后两句将目光转向历史的深处,易水边的歌声,成为了永恒的遗憾与怀念。燕太子的遗恨,不仅是对荆轲未能完成刺秦任务的惋惜,更是对英雄精神的深深敬仰与怀念。千年之后,这歌声依然回荡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的深度挖掘,展现了荆轲及其同伴们的英雄形象,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英雄的故事虽然渐渐被遗忘,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来者,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每岁秋蒐举,恒过熟稻时。
兹方迟启跸,恰值促常期。
遍陇黄云蔚,迎亭紫玉蕤。
肯教鹦鹉啄,宁数蕙兰披。
何必范云论,因怀杜甫诗。
腰镰农父入,凭槛近臣知。
乍见空云水,惟忻如栉茨。
关心真惬望,可口欲流脂。
三字瞻宸翰,五言纪昊慈。
更希八纮遍,永祝万仓斯。
湖楼才五间,玉泉全景纳。
山色波光相斗佳,楼与平之俾浃洽。
本因蓄水计,乃成揽胜所。
漾舟而来真济胜,左右逢源无不可。
是时飒爽报新秋,碧天朗澈纤云流。
桃笙如玉寒光浮,绿冰纱牖开四周。
呈奇萃秀无定态,大圆镜象随方酬。
我亦非临风谢公之觅句,我亦非怀土王子之增愁,徒观黄云䆉稏将丰收。
十才一遇宁不喜,又恐吾心乾惕或懈弛。
园亭多水木,自是气清凉。
宫禁翡翠瓦,五雉围红墙。
夏候所弗宜,暖气蒸炎阳。
朝仪讵可阙,适已宁云臧。
兹来乃迥别,竟日爽风飏。
立秋迟三日,律先报白藏。
晨从郊外来,多稼云将黄。
既欣望岁稔,且免筹边章。
九州奏书达,云时若雨旸。
诸凡皆顺吉,惟是敬不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