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土块泥团,灯笼露柱。
凤栖不在梧桐树。
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土块泥团,灯笼露柱。
凤栖不在梧桐树。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朋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教中关于"无为"和"空性"的理念。"佛身无为,不堕诸数",意指佛的本质超越世俗的造作和计数,体现了一种超然无为的境界。接下来的"土块泥团,灯笼露柱",通过比喻,将佛性比作平凡无华的事物,暗示佛性并非依赖于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是内在的光明与清净。最后的"凤栖不在梧桐树",进一步强调了真正的修行者并不执着于特定的象征或环境,而是自在无碍,如凤凰般飞翔在心灵的广阔天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引导读者体悟佛教中的解脱和觉悟之道。
海天旱久气如火,禾苗颗粒未入土。
广文策马自廉阳,带得沧波作甘雨。
岩居老子鬓如雪,对雨开樽红映颊。
寻当闲拥一天愁,洗向轩楹尽消灭。
先生之化时雨若,能沃荄萌润硗埆。
养就长材作栋梁,遗落犹堪备榱桷。
有才莫叹长淹滞,丰剑斗间腾紫气。
他年一跃际风云,桓桓骢马人争避。
榄潭东下溪流恶,恶滩自古传蓬辣。
平澎百里闻鍧雷,怪石谽谺剑相搏。
百夫推挽仆且僵,仓黄急唤黄头郎。
须臾修绠忽中绝,一落千丈魂飞扬。
蛟螭磷磷齧舟碎,命如蚶蚬遭沸汤。
呜呼,命如蚶蚬遭沸汤,君欲南征殊莫忙。
我昔年二十,口髭羞见黑。
三十髭益蕃,毵毵美颜色。
四十把镜照,髭鬓已间白。
前此二十年,飘忽在瞬息。
去兹廿年后,衰老故无匹。
长风激颓波,浩浩去叵测。
安期空有名,蜉蝣自朝夕。
谁能敛形神,长寿如木石。
咄嗟有生类,无为长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