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西风一夜侵,飘飘那忍更相寻。
感逢绝处诗谁胜,愁到浓时酒自斟。
莺逐断烟啼北郭,蝶拖残月过东林。
因君检点兴亡事,不觉踌躇费朗吟。
槛外西风一夜侵,飘飘那忍更相寻。
感逢绝处诗谁胜,愁到浓时酒自斟。
莺逐断烟啼北郭,蝶拖残月过东林。
因君检点兴亡事,不觉踌躇费朗吟。
此诗《落花(其二)》由明代诗人彭世潮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花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
首联“槛外西风一夜侵,飘飘那忍更相寻”,以西风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秋夜中风的侵袭,以及随之而来的花瓣飘零之景。这里的“那忍更相寻”表达了对自然变迁的无奈与哀愁,仿佛在说,面对这无情的季节更替,人们只能默默承受,无法逃避。
颔联“感逢绝处诗谁胜,愁到浓时酒自斟”,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感叹于人生中的绝境,认为在此情境下,即便是最优秀的诗人也无法写出超越此刻心境的诗句。同时,面对浓重的愁绪,诗人选择了自我排解的方式——饮酒。这一联巧妙地将诗歌创作与个人情感体验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颈联“莺逐断烟啼北郭,蝶拖残月过东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将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的感受联系起来。莺鸟追逐着断续的烟雾,在北郭啼鸣,蝴蝶则在残月的照耀下,穿越东林。这些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尾联“因君检点兴亡事,不觉踌躇费朗吟”,诗人借由与友人共同回顾历史兴衰之事,引发了深深的感慨。在朗朗的吟诵声中,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历史哲思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彭世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思想内涵。
古来豪杰收殊科,眇然鸾凤亦可罗。
汉唐选举最为盛,我宋得士良已多。
危言切论动天壤,陆离剑佩冠巍峨。
至今凛凛有生气,岂与草木同销磨。
自从罢举乐软美,驯致黠虏窥关河。
翠华两宫狩沙漠,叠鼓万里翻鲸波。
睿明感愤复旧制,欲起士气宁兵戈。
多材好学如二子,辞此其奈制举何。
青钱万选当万中,善射不复言公他。
勉将忠谠助休运,嗟我老矣真蹉跎。
久客若飞蓬,年年气味同。
犹欣容榻地,更得化人宫。
郁勃炎蒸极,巍峨栋宇雄。
疏林碎摇月,虚馆迥含风。
万户轩楹外,三山指顾中。
灵潮自朝夕,大舶各西东。
怅望关河远,苍茫云海空。
馀生寄闲旷,任运学庞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