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吕季升》
《寄吕季升》全文
宋 / 李处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家世中朝第一流,郡符那得久淹留。

诗情更入山水国,醉眼独高烟雨楼。

文举定非馀子辈,元龙须向古人求。

磻溪莫讶功名晚,今代何人有直钩。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ēng
sòng / chùquán

jiāshìzhōngcháoliújùnjiǔyānliú

shīqínggèngshānshuǐguózuìyǎngāoyānlóu

wéndìngfēibèiyuánlóngxiàngrénqiú

pángōngmíngwǎnjīndàirényǒuzhígōu

翻译
我家世代都是朝廷中的佼佼者,郡守的职位怎能长久停留。
我的诗情更偏爱山水之间的意境,醉眼看世界,独自欣赏烟雨楼的景色。
像文举那样的才华,绝不是寻常人能比的,我必须向古人学习。
磻溪的经历不要觉得迟来功名,现在这个时代,又有谁能像姜太公那样,用直钩钓鱼等待时机呢?
注释
中朝:朝廷中的显赫家族。
郡符:郡守的官印,象征权力。
山水国:指自然山水的优美环境。
文举:指东汉名士孔融,以其才学著称。
元龙:指三国时期的陈登,以其豪放不羁闻名。
磻溪:古代地名,姜太公在此垂钓遇周文王。
直钩:传说中姜太公垂钓时使用的无饵直钩,象征耐心和等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寄吕季升》。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自视甚高,对自己的家世和文学才华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自信。他通过“家世中朝第一流”表达了对家族历史地位的骄傲,以及自己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而“郡符那得久淹留”则可能是在暗示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久远,给后世带来影响。

诗人的文学情感不仅局限于文字,更融入了自然山水之中,这从“诗情更入山水国”可见一斑。同时,“醉眼独高烟雨楼”则描绘出诗人在醉酒之后,独自一人站在楼上,观赏着烟雨朦胧的景色,显得超然物外,有一种不为世俗所动摇的情怀。

“文举定非馀子辈”表明诗人的文学才华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而是独树一帜。接着,“元龙须向古人求”则是在强调,要想达到诗人这样的文学高度,必须向古代的伟大文学者学习。

最后两句“磻溪莫讶功名晚,今代何人有直钩”,诗人似乎在感慨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在当世并未获得应有的认可和荣誉。这里的“磻溪”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隐居之地,“莫讶”则是在表达一种无需多言的态度。而“今代何人有直钩”则是在质疑,现世中是否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并评判诗人的才华,像古代那些公正无私的评论家那样。

作者介绍

李处权
朝代:宋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猜你喜欢

南浦

江流入南浦,浦上有高亭。

日日送行客,年年芳草青。

(0)

杏花亭小坐

我爱千亩杏,逶迤围小亭。

浮云日夕静,叠入万峰青。

(0)

临桂道中渔者

危滩若奔雷,江鱼正贪上。

顺水飞渔船,斜下拦江网。

(0)

秋郊晚眺

潮落寒江浅,沙陂露水痕。

渔人归晒网,挝鼓入遥村。

(0)

次韵沈文举忽见梅花

看梅曾感故园情,每到开梅别后生。

旧树已从兵后尽,新枝忽见水边横。

梦回山阁梨云白,月满江城画角清。

欲寄西湖早春信,楚天霜冷雁无声。

(0)

江行

杳霭中流二水分,人传此地吊湘君。

南天渐隐巴陵树,西塞犹飞梦泽云。

傍晚鱼龙常涌沫,隔江凫雁自呼群。

年来已觉风波惯,枕上渔榔处处闻。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