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游人趁筦弦,岂知君相尚筹边。
细听野老交谈处,犹记兵端未动前。
草市收灯如许早,端门瞻跸定何年。
书生晚抱忧时志,归画残灰理旧编。
陌上游人趁筦弦,岂知君相尚筹边。
细听野老交谈处,犹记兵端未动前。
草市收灯如许早,端门瞻跸定何年。
书生晚抱忧时志,归画残灰理旧编。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乱后社会的凋敝与个人内心的忧虑。"陌上游人趁筦弦",开篇便以琴瑟之音象征着和平时光,却又透露出一种不安的情绪,因为人们对于战争的恐惧仍未消散。"岂知君相尚筹边"一句,则是在询问那些掌握国家大计的人是否还在为国事操心,还是已经放弃了防守。
"细听野老交谈处,犹记兵端未动前"这两句,诗人通过倾听乡村老人的对话,回忆起战争爆发前的宁静时光。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草市收灯如许早,端门瞻跸定何年"则描绘了一种急遽的氛围,人們在草市上早早熄灯,可能是在等待着什么重大事件,而"端门瞻跸定何年"则是对未来不可预知的迷茫。
最后两句"书生晚抱忧时志,归画残灰理旧编"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深切忧虑。他在夜晚怀揣着时代的忧愁,而回家后却面对的是已经冷却的炭火和散乱的书籍,这些都是战乱中文化与知识被破坏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前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个人在动荡时世中的无力感。
君不见原上草,一夜霜飞净于扫。
君不见园中花,一朝风荡随泥沙。
男儿快意在行乐,何用营营逐飞藿。
白日苦短秉烛游,玉碗淋漓恣斟酌。
人心对面隔九疑,行路之难君所知。
速来就我饮斗酒,倏忽华颠壮夫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