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灯夕二首呈刘帅·其二》
《灯夕二首呈刘帅·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陌上游人趁筦弦,岂知君相尚筹边。

细听野老交谈处,犹记兵端未动前。

草市收灯如许早,端门瞻跸定何年。

书生晚抱忧时志,归画残灰理旧编。

(0)
翻译
游人在野外欣赏音乐,怎会料到你们正在筹划边疆事务。
仔细聆听乡间老人闲聊的地方,还能记得战争爆发前的宁静时光。
乡村集市这么早就收起灯火,不知何时才能见到皇帝出行的景象。
书生晚年怀揣忧虑时事的心志,回家整理旧书籍以寄托思绪。
注释
游人:在田野中游玩的人。
筦弦:音乐演奏。
筹边:筹划边疆事务。
野老:乡村老人。
兵端:战争的开端。
草市:乡村集市。
瞻跸:瞻仰皇帝出行。
书生:读书人。
忧时志:忧虑时局的心志。
残灰:烧剩下的灰烬,这里比喻过去的记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乱后社会的凋敝与个人内心的忧虑。"陌上游人趁筦弦",开篇便以琴瑟之音象征着和平时光,却又透露出一种不安的情绪,因为人们对于战争的恐惧仍未消散。"岂知君相尚筹边"一句,则是在询问那些掌握国家大计的人是否还在为国事操心,还是已经放弃了防守。

"细听野老交谈处,犹记兵端未动前"这两句,诗人通过倾听乡村老人的对话,回忆起战争爆发前的宁静时光。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草市收灯如许早,端门瞻跸定何年"则描绘了一种急遽的氛围,人們在草市上早早熄灯,可能是在等待着什么重大事件,而"端门瞻跸定何年"则是对未来不可预知的迷茫。

最后两句"书生晚抱忧时志,归画残灰理旧编"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深切忧虑。他在夜晚怀揣着时代的忧愁,而回家后却面对的是已经冷却的炭火和散乱的书籍,这些都是战乱中文化与知识被破坏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前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个人在动荡时世中的无力感。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姚子昂画马

雄姿卓立开天骨,腾踏万里如神速。

可怜不遇九方皋,空使时人指为鹿。

自从大奴守天育,无由更骋追风足。

中原一战收乾坤,白发将军髀生肉。

(0)

夜宿淮阴城下

将军旗鼓渡中流,明旦孤城土一丘。

埋没游魂随野草,烦冤新鬼哭沙洲。

坐看赤壁飞灰灭,行想金陵王气收。

惟有多情淮上月,夜深还照女墙头。

(0)

续梅花百咏·其五十红梅

朱唇洁净避尘侵,不藉东皇点缀心。

艳色天然增笑靥,翻从雪里见情深。

(0)

除夜·其二

柏酒堪成醉,其如感慨何。

风前人一别,客里岁三过。

鸿雁关河远,烽烟道路多。

坐深聊假寐,清梦绕烟萝。

(0)

月夜舟行

烟江三五夜,独月引行舟。

野色推蓬合,波光进艇留。

银蟾天上湿,乌鹊渚边愁。

那听楼头笛,怀乡鬓欲秋。

(0)

行路难二首·其二

君不见原上草,一夜霜飞净于扫。

君不见园中花,一朝风荡随泥沙。

男儿快意在行乐,何用营营逐飞藿。

白日苦短秉烛游,玉碗淋漓恣斟酌。

人心对面隔九疑,行路之难君所知。

速来就我饮斗酒,倏忽华颠壮夫丑。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