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骨雄雄举世尊,统尽乾坤是一门。
词锋未接承当好,莫待言教句里传。
拟议终成山海隔,擗面浑机直下全。
更欲会他泥牛吼,审细须听木马嘶。
象骨雄雄举世尊,统尽乾坤是一门。
词锋未接承当好,莫待言教句里传。
拟议终成山海隔,擗面浑机直下全。
更欲会他泥牛吼,审细须听木马嘶。
这首诗以“象骨”为喻,探讨了宇宙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修行与悟道的深奥哲理。开篇“象骨雄雄举世尊,统尽乾坤是一门”,以“象骨”象征宏大而尊贵的存在,统摄天地万物,暗示着宇宙的统一性与内在联系。接下来,“词锋未接承当好,莫待言教句里传”,强调直接体验和实践的重要性,而非仅仅依赖言语教导。这反映了禅宗中“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思想。
“拟议终成山海隔,擗面浑机直下全”,进一步阐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指出直接领悟和行动才是关键,而非空谈或表面理解。最后,“更欲会他泥牛吼,审细须听木马嘶”,通过比喻,提示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需要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像倾听木马嘶鸣一样,捕捉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修行与悟道的过程,强调了直接体验和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对事物本质深入洞察的必要性。
麸桃弄朝烟,含虫鍊百杵。
山人入药箓,捣日月逢午。
甘酸杂众味,能生玉池乳。
颇忆越吟人,性静无所苦。
中年白发生,寄以润肺腑。
为谢山中人,愿结山中侣。
破壁湿海藓,水退日气蒸。
云是舒公宅,其孙艾且仁。
昔公初作尉,视事即斩人。
上书称臣亶,待罪沧海滨。
天子有诏至,汝亶可治民。
尔时荆文公,上方邑之鄞。
闻此辄异之,久会公秉钧。
谓此非狂狷,引用至中丞。
立朝思蹇谔,庶以报君亲。
苏公下诏狱,谗者用事新。
于此与有力,岂为重其身。
晴风吹海雨,山川尚横陈。
俛仰勿太息,徒为惊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