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六十二首·其四十》
《颂六十二首·其四十》全文
唐 / 道世   形式: 偈颂

业风恒泛滥,苦海涛波声。

漂我常游浪,远离涅盘城。

忽遇慈舟至,运我出爱瀛。

是知高慕友,惩过改凡情。

罪垢蒙除结,神珠启暗冥。

释门光丽景,俗务苦重萦。

冀除五昏盖,方悟六尘轻。

自非乘宝辂,何以息焰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从苦难中解脱的过程,充满了佛教的哲理与修行的意境。诗人以“业风恒泛滥,苦海涛波声”开篇,形象地将人生的苦难比作无边的苦海,风浪不断,比喻人生的烦恼与痛苦如影随形,难以摆脱。

“漂我常游浪,远离涅盘城”则表达了人在苦难中漂泊不定,渴望找到解脱之道,追求涅槃的境界——佛教中指超越生死轮回,达到精神上的彻底解脱的状态。

“忽遇慈舟至,运我出爱瀛”是转折点,诗人仿佛在某个时刻遇到了慈悲的引导者,如同乘上了一艘慈航普渡的船,从苦难的深渊中被救出,脱离了对爱的执着与束缚。

接下来,“是知高慕友,惩过改凡情”表明了通过这次经历,诗人认识到高洁的友谊与正确的指导的重要性,从而改正了世俗的情感,追求更纯净的精神生活。

“罪垢蒙除结,神珠启暗冥”进一步阐述了通过修行与觉悟,内心的污垢得以清除,如同发现了一颗照亮黑暗的神珠,象征着智慧与光明的觉醒。

“释门光丽景,俗务苦重萦”对比了佛教的光明与世俗生活的繁琐与痛苦,强调了选择佛教道路的必要性与价值。

最后,“冀除五昏盖,方悟六尘轻”表达了诗人希望去除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迷惑,真正领悟到外在世界的轻盈与内在心灵的自由。

“自非乘宝辂,何以息焰宁”则是对整个修行过程的总结,意味着只有通过正确的修行之路(宝辂),才能熄灭内心的欲望之火,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修行者从苦难中解脱、寻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充满了对智慧、慈悲与解脱的向往。

作者介绍

道世
朝代:唐

猜你喜欢

题丹崖老人画册

悬崖大石危欲裂,卧涧虬枝怒欲折。

展卷大叫诧奇绝,先生使笔笔屈铁。

却下前溪势渐平,蒙茸芳草被堤生。

有人负手逍遥立,上有黄鹂深树鸣。

(0)

正月十七日张船山招同人集蜚鸿延寿草堂为余作生日赋诗各以其字为韵·其二

幽斋绝管弦,曲院回松杉。

一桁西山青,风送层檐嵌。

坐客皆诗流,佳句烦镌镵。

我衰百不能,大嚼娱贪镵。

残叶响空壁,浊酒污朝衫。

登车望林月,已在城头衔。

摩挲故人书,星斗翻云函。

杏花计日红,细雨迷江帆。

(0)

题西涯先生像后

我尝校公集,因知公素志。

近为作年谱,搜罗及轶事。

大抵公性情,和平而冲邃。

在官五十年,保全皆善类。

逆瑾覆纲维,百计社稷庇。

卓哉顾命臣,焉敢艰危避。

奈何罗侍郎,门生倡清议。

王陈踵讹谬,显与实录异。

元真观碑文,安知非作伪。

呜呼公致政,鱼菜不能备。

清操有如此,乃云徇禄位。

此像藏闵氏,上有癸亥字。

公年五十七,谨身殿初莅。

时和百司理,僚宰无猜忌。

公早抱隐忧,郁郁不得意。

苍生四海望,藐兹一身寄。

刘谢继去国,幼主付谁侍。

微公秉国钧,杨韩将奚置。

我过畏吾村,墓田久荒弃。

日暮牛羊来,无复狐狸睡。

草堂葺三楹,四围杨柳植,湫隘匪旧观,幽洁抵山寺。

燕许大手笔,拟作墓祠记。

孰更勒公像,一碑耿寒翠。

(0)

与刘芳皋昆仲出齐化门放舟二闸

积闷久不舒,今乃得纵遣。

蒹葭引之去,水与秋空浅。

极意恣幽探,心开目愈展。

树老一蝉鸣,舟轻平浪软。

鸥鹭淡忘机,飞飞时复转。

逸兴豁天怀,吟情推妙选。

我本恋渔樵,君亦忘轩冕。

九衢车马客,得此亦云鲜。

拾句付奚囊,归途泠然善。

(0)

秋日有怀王修竹志熙

名士今谁数,风流王子猷。

一时文水别,八月武林游。

虚馆绿阴晚,高原红树秋。

何能忽相见,云远思悠悠。

(0)

吴山怀古

金殿凄凉化劫灰,梦粱往事重徘徊。

一声白雁临江下,五月黄衣入塞来。

崖岭云深龙驭杳,兰亭月落翠旗回。

行人莫问冬青树,忍听年年杜宇哀。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