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朱计部子得见过》
《答朱计部子得见过》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珂声双阙散,萧寺一相寻。

贝叶窗间积,昙花砌下深。

笈曾参内学,锻可佐中林。

非尔襟情远,谁能念陆沉。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答朱计部子得见过》。诗中描绘了与友人朱计部子相遇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内心的宁静。

首句“珂声双阙散”,以珂声(古代贵族出行时所用的响器)的散去,暗示了友人朱计部子的到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接着,“萧寺一相寻”则点明了相遇的地点在一座清幽的寺庙之中,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祥和。

“贝叶窗间积,昙花砌下深”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人的到来比作贝叶的积累和昙花的盛开,既形象地描绘了相遇的瞬间,也隐喻了友情的深厚与美好。同时,“积”和“深”二字,又赋予了场景以深度和广度,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笈曾参内学,锻可佐中林”两句,通过友人朱计部子的身份背景,暗示了他的学识渊博和才能出众。其中,“笈”指书籍或行囊,暗含了友人丰富的知识储备;“内学”可能指的是内典或内修之学,体现了友人的精神追求;“锻”可能是指锻造技艺,象征着友人的实际能力;“佐中林”则可能寓意友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贡献,展现了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最后,“非尔襟情远,谁能念陆沉”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尚情操和深远志向的赞赏。其中,“尔”指友人,“襟情远”形容友人心胸开阔、志向高远;“陆沉”原指陆地沉没,此处可能借指世事的沉浮,强调了友人能够超越世俗的困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遇的温馨场景,更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格和深远志向的赞美,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中书侍郎傅公挽词·其二

洛社瞻贤躅,书筵继老成。

声容陪夙昔,论议想平生。

节与盘山峻,名随沇水清。

草堂空旧隐,松月为谁明。

(0)

送周思道再知汉州三首·其二

使君昔日抚疲羸,曾奏囊封有直词。

一卧家山今白首,重来犹拥旧旌旗。

(0)

虞美人·其三

玉箫惊报同云重。仍怪金瓶冻。清明将近雪花翻。

不道海棠消瘦、柳丝寒。王孙沈醉狨毡幕。

谁怕罗衣薄。烛灯香雾两厌厌。

仿佛有人愁损、上眉尖。

(0)

梦玉人引·其二

共登临处,飘风袂、倚空碧。

雨卷云飞,长有桂娥看客。

箫鼓生春,遍锦城如画,雪山无色。

一梦才成,恍天涯南北。

舞馀歌罢,料宣华、回首尽陈迹。

万里秦吴,有情应问消息。我欲归耕,如何重来得。

故人若望江南,且折梅花相忆。

(0)

题请息斋六言十首·其六

税驾今吾将老,结庐此地不喧。

恐妨蝴蝶同梦,笑倩颠当守门。

(0)

久病或劝勉强游适吟四绝答之·其二

鹤怨久回俗驾,鸥盟谁主载书。

一丘一壑谢汝,三岁三秋望予。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