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店传钲,任荒鸡唱尽,催人长道。
高树凉风初滴露,天际明河如扫。
衾尚余温,袖难禁冷,旅梦何曾了。
垂鞭东去,望中已满衰草。
因甚碌碌饥驱,枯荷包饭,又侧离亭帽。
双鬓飘萧搔更短,空盼上林花早。
何似骖鸾,朝真碧落,笑捐茅庐好。
名山有愿,几时得展怀抱。
野店传钲,任荒鸡唱尽,催人长道。
高树凉风初滴露,天际明河如扫。
衾尚余温,袖难禁冷,旅梦何曾了。
垂鞭东去,望中已满衰草。
因甚碌碌饥驱,枯荷包饭,又侧离亭帽。
双鬓飘萧搔更短,空盼上林花早。
何似骖鸾,朝真碧落,笑捐茅庐好。
名山有愿,几时得展怀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旅之人夜宿荒野小店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的孤独与艰辛。开篇“野店传钲,任荒鸡唱尽”,以“钲”声和“荒鸡”的啼鸣渲染出夜晚的寂静与荒凉,暗示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独。
接着,“高树凉风初滴露,天际明河如扫”,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凉风吹过,露珠滴落,天边银河仿佛被清扫过一般,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美。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向往。
“衾尚余温,袖难禁冷,旅梦何曾了”,进一步深化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被子虽然还有余温,但衣袖却难以抵挡寒冷,连梦境也无法摆脱旅途的劳顿与疲惫。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无奈与苦涩。
“垂鞭东去,望中已满衰草”,诗人骑马向东而去,远处的衰草映入眼帘,象征着旅程的无尽与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一景象既是对现实的写照,也是对未来的预感。
接下来,“因甚碌碌饥驱,枯荷包饭,又侧离亭帽”,诗人感叹于自己为了生活奔波忙碌,甚至在艰苦的条件下吃饭,连帽子都顾不上戴。这一段描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流露出对现状的无奈与感慨。
“双鬓飘萧搔更短,空盼上林花早”,诗人形容自己的头发因长期的劳顿而变得稀疏,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期待春天的到来,期盼美好的未来。这既是对自然季节的向往,也是对人生希望的寄托。
最后,“何似骖鸾,朝真碧落,笑捐茅庐好”,诗人想象自己能够乘鸾飞翔,到达仙境,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对比现实中的劳碌,表达了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笑捐茅庐好”也体现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某种释然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艰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