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界萤飞说是灯,溪河半滴饮何曾。
肉身纵在肠应断,既哭苍生又哭僧。
满界萤飞说是灯,溪河半滴饮何曾。
肉身纵在肠应断,既哭苍生又哭僧。
这首诗《忆曹溪》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佛法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首句“满界萤飞说是灯”,以萤火虫的微光比喻世间众生的智慧之光,虽微小却照亮了各自的道路。这里“说是灯”暗示着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但真正的“灯”并非外在的物质之物,而是内在的精神觉醒与智慧。
次句“溪河半滴饮何曾”,则以溪流和河流中的水滴象征生命的点滴积累与流逝。这里的“饮”不仅指物理上的饮水,更深层地指的是生命中经历的各种体验与感悟。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是否真正珍惜并汲取了每一滴水的滋养?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反思,也是对整个社会生活状态的质疑。
后两句“肉身纵在肠应断,既哭苍生又哭僧”,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第一句“肉身纵在肠应断”意味着即使肉体存在,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依旧无法避免,暗示了人生的苦难与无常。第二句“既哭苍生又哭僧”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不仅为芸芸众生的苦难而悲叹,也为僧侣群体中的某些现象感到悲哀。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人性弱点以及宗教实践中的局限性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哲理思考,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佛法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长安戚里盛楼台,罗衢夹巷绝浮埃。
雕轩绮户排云出,却使飞鹰翻下来。
就中上贵椒房籍,十八封侯门列戟。
有时清夜侍皇游,监宫不敢询踪迹。
连宗结党气象新,等闲出入双朱轮。
朝回戏猎宜春苑,手挟雕弧閒射人。
昌国里中花满烟,乾宁驿前云蔽天。
商船到岸不敢拢,恐有家奴横索钱。
英雄有时坐销歇,乔柯易瘁甘泉竭。
太阳初升光烛人,不见明星与华月。
君看昔日景福宫,惟有杨柳摇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