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锦江波流细缬。却喜文翁,再秉西川节。
丝管纷纷应未歇。浣花溪畔花如雪。
送尔愁听杨柳阕。万里蛾眉,独上青天绝。
玉笛吹来清响彻。子规夜叫巴山月。
濯锦江波流细缬。却喜文翁,再秉西川节。
丝管纷纷应未歇。浣花溪畔花如雪。
送尔愁听杨柳阕。万里蛾眉,独上青天绝。
玉笛吹来清响彻。子规夜叫巴山月。
这首《蝶恋花·送沈生随宋观察入蜀》由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入蜀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未来的憧憬。
首句“濯锦江波流细缬”,以“濯锦”形容江水的清澈与美丽,犹如织锦般细腻,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接着“却喜文翁,再秉西川节”,文翁是古代蜀地的贤臣,这里借指友人将再次执掌蜀地政务,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认可和对其即将赴任的喜悦之情。
“丝管纷纷应未歇。浣花溪畔花如雪”两句,通过丝竹之声和浣花溪畔繁花似雪的景象,渲染出送别的热烈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开的季节之美。
“送尔愁听杨柳阕”一句,借用杨柳依依的意象,表达了送别时的不舍与忧愁,杨柳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离别与思念。
“万里蛾眉,独上青天绝”则展现了友人远行的孤独与壮志,万里之遥,独自踏上征途,前往未知的远方。
最后,“玉笛吹来清响彻。子规夜叫巴山月”两句,以玉笛声清脆悠扬,子规鸟在夜晚哀鸣,巴山月色为背景,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情感,笛声与鸟鸣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送别场景的凄美与壮阔。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