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叔为学校始,希文以制度争,体国公忠,惟远猷是务;
衡岳七十二峰,洞庭八百余里,薄海内外,想先生之风。
永叔为学校始,希文以制度争,体国公忠,惟远猷是务;
衡岳七十二峰,洞庭八百余里,薄海内外,想先生之风。
此挽联颂扬了张百熙先生在教育与国家治理上的卓越贡献。上联“永叔为学校始,希文以制度争”赞美张百熙继承先贤之志,致力于教育改革,强调其对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视与创新。下联“体国公忠,惟远猷是务”则高度评价张百熙的公忠精神和远见卓识,表明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追求长远规划与策略。
后半部分“衡岳七十二峰,洞庭八百余里,薄海内外,想先生之风”则通过自然景观的宏大来象征张百熙先生的影响深远,不仅局限于国内,其思想与风范已传播至四海之内,表达了对其高尚人格与伟大成就的深切怀念与敬仰。整体而言,此联既是对张百熙先生个人品质的赞誉,也是对其历史贡献的肯定,体现了对逝者的崇高敬意与缅怀之情。
樛木阴正繁,采蘋人已远。
空馀桃李花,不辨春深浅。
忆昔菟裘成,君子悬舆返。
久劳欣共逸,相对日三饭。
杂佩出房清,朱弦送声缓。
每怜尊酒深,未觉年华晚。
儿女情所钟,垂老尤缱绻。
死丧忽相继,肝肠成寸断。
一疾遂不支,百年何曾满。
皓首失同心,老泪盈双眼。
翩翩丹旐扬,望望牛眠坂。
惨淡悲风生,凄凉蒿里挽。
玄堂閟周翣,贞石蟠秦篆。
冠帔不俱藏,春秋时一展。
南华发高论,吾昔闻庄周。
朝菌无晦朔,灵椿八千秋。
尘世一梦幻,彭殇杳难畴。
达生贵及蚤,君已洞此否。
往者亦已矣,且复同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