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云雨连城阙,去路西江白浪头。
滁上郡斋离昨日,鄱阳农事劝今秋。
道心生向前朝寺,文思来因静夜楼。
借问泊帆干谒者,谁人曾听峡猿愁。
终南云雨连城阙,去路西江白浪头。
滁上郡斋离昨日,鄱阳农事劝今秋。
道心生向前朝寺,文思来因静夜楼。
借问泊帆干谒者,谁人曾听峡猿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送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终南云雨连城阙”一句,以宏伟的画面开篇,设定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情境。接着,“去路西江白浪头”则描绘出行者即将踏上的旅途,以及那奔腾的江水与白色的浪花。
“滁上郡斋离昨日”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空间转换,行者已离开了昨日停留的地方。紧接着,“鄱阳农事劝今秋”则是对农业生产的关心,诗人通过提醒收成季节的到来,表达了对乡土和百姓生活的挂念。
“道心生向前朝寺”一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仿佛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寄托。随后,“文思来因静夜楼”则显示出诗人的思想活动在安静的夜晚得以展开。
最后两句“借问泊帆干谒者,谁人曾听峡猿愁”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远行者命运的关切,以及诗人自身可能经历过的孤独与忧虑。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送别诗中的佳作。
百尺塔,七尺身,广川得孝女,涿鹿见孝孙。
孝女出华胄,孝孙为细民。
民何知,有至性,一言能愈祖母病。
民何能,有卓行,一死能代祖母命。
浮图对峙督亢城,上有乌鸟肠断声。
濡血下染土花紫,孝孙万劫犹长生。吁嗟乎!
儒家侈口谈伦理,全而归者常言耳。
我方据案讲《孝经》,废书一叹泪如水。
岁晏朔风百忧集,步出东门西门入。
桁上无衣囊无钱,妻孥何用苦煎急。
自从师兴官帑虚,公私坐困枯鱼泣。
水衡少府仰屋愁,变通改铸聊取给。
法权轻重递减半,重者当百轻当十。
一当百十官与民,民转输官官怒嗔。
通风哑板目色新,官局沙汰何其频。
且如南河币用楮,吏俸兵粮皆赐予。
龙文宝印空镂错,一纸千钱谁给汝。
乌乎四海愁风尘,朝法暮制徒纷纷。
长沙谏铸流千载,谁是当今痛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