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久营道,诏书方问贤。
至精一耀世,高步谁同年。
何树可栖凤,高梧枝拂天。
脱身凫舄里,载笔虎闱前。
日月传轩后,衣冠真列仙。
则知骊龙珠,不秘清泠泉。
才子贵难见,郢歌空复传。
惜哉效颦客,心想劳婵娟。
儒者久营道,诏书方问贤。
至精一耀世,高步谁同年。
何树可栖凤,高梧枝拂天。
脱身凫舄里,载笔虎闱前。
日月传轩后,衣冠真列仙。
则知骊龙珠,不秘清泠泉。
才子贵难见,郢歌空复传。
惜哉效颦客,心想劳婵娟。
这首诗描绘了儒者(即儒家学者)在道德修养上的努力,以及其才华的显露与世人的认可。开篇“儒者久营道,诏书方问贤”表明儒生经过长时间的道德修炼,终于被朝廷识别并征询其贤能。接下来的“至精一耀世,高步谁同年”则强调了儒者的才华如星辰般璀璨夺目,无人可与之比肩。
诗中“何树可栖凤,高梧枝拂天”用栖凤的意象来形容人才难寻,而“脱身凫舄里,载笔虎闱前”则表达了儒者通过文字和学问超脱世俗,勇往直前的精神。接着,“日月传轩后,衣冠真列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将儒生比作仙人,形象地展示了他们在精神世界中的崇高地位。
至于“则知骊龙珠,不秘清泠泉”,诗人通过对珍贵宝物和清澈泉水的隐喻,强调了儒者的知识与才华应广泛传播,不应隐藏。紧接着,“才子贵难见,郢歌空复传”表达了优秀人才难以遇见,而美好的诗篇往往被人们反复吟唱。
最后,“惜哉效颦客,心想劳婵娟”则流露出诗人对那些追随时尚而非真正才子的人的惋惜之情,以及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沉感慨。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儒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