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漱玉泉》
《漱玉泉》全文
宋 / 蒋之奇   形式: 古风

断崖天削成,半腰为坳窊。

殿阁在其中,乃是释子家。

初疑无路通,去必淩紫霞。

屈曲转山足,云萝可攀拿。

忽然至其上,金碧藏谽谺。

却见岩下路,目睛眩生花。

僧有定慧者,来自蜀道赊。

五代方乱离,相此山水佳。

卜居不复出,焚香拥袈裟。

嗟余但企仰,涉世空喧哗。

安得寄遁此,可以忘幽遐。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漱玉泉的壮丽景色与隐士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断崖天削成,半腰为坳窊”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悬崖峭壁的雄伟壮观,仿佛是大自然用刀斧削成一般,中间凹陷的部分则增添了几分神秘感。接下来,“殿阁在其中,乃是释子家”一句,巧妙地将寺庙融入这壮丽的自然景观之中,暗示着这里不仅是自然的奇迹,也是精神的栖息之地。

“初疑无路通,去必淩紫霞”表达了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通往美景之路的艰难与神秘。接着,“屈曲转山足,云萝可攀拿”描绘了攀登过程中的曲折与艰辛,以及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与喜悦。

“忽然至其上,金碧藏谽谺”描述了到达目的地时的惊喜与震撼,金碧辉煌的寺庙隐藏在深谷之中,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最后,“却见岩下路,目睛眩生花”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从高处俯瞰下方景色时的视觉冲击力,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不同寻常。

“僧有定慧者,来自蜀道赊”点明了寺庙中僧侣的存在,他们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接下来,“五代方乱离,相此山水佳”表达了对动荡时代中自然美景的珍惜与赞叹,同时也暗示了僧侣选择在此修行的原因。

“卜居不复出,焚香拥袈裟”描绘了僧侣们在山水间定居,每日诵经、打坐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们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佛法的虔诚。最后,“嗟余但企仰,涉世空喧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僧侣们超凡脱俗生活的羡慕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漱玉泉及其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隐逸生活之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作者介绍

蒋之奇
朝代:宋

(1031—1104)常州宜兴人,字颖叔。蒋堂从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擢监察御史。神宗立,转殿中侍御史。因诬劾欧阳修,贬监道州酒税。熙宁中行新法,为福建转运判官,迁淮东转运副使,募流民修水利。累擢江淮荆浙发运副使,长于理财,治漕运,以干练称,升发运使。哲宗时历知潭州、广州、开封府,进龙图阁直学士。元符末,坐事责守汝州。徽宗立,除知枢密院事。崇宁初出知杭州,因议弃河、湟事夺职。卒谥文穆。有《三经集》等。
猜你喜欢

病中四绝句呈刘景文左藏·其四

竹里鸣鸦晓欲飞,遽褰疏箔望朝晖。

莫嫌山色经秋瘦,我亦秋来减带围。

(0)

田居四时·其二

五月梅争熟,村村桑柘稀。

茜裙蚕妇瘦,粉翅乳鹅肥。

菱蔓滋溪雨,藤花锁钓矶。

呼儿行采去,亭午候荆扉。

(0)

赠子固舍人·其二

吏部遗编久寂寥,颍滨居士亦蓬蒿。

支流尽屈江湖阔,众阜争隆泰华高。

落落千章挥琬琰,汤汤万顷起波涛。

玉堂鹓鹭迟公久,何事崎岖尚梦刀。

(0)

颂一首

胡孙儿子太惺惺,爱弄千年鬼眼睛。

不现宰官身说法,时时来我顶头行。

(0)

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其十二

阿谁莲步拟搀先,相见从他次数偏。

曾学驻颜知药喜,免教渝约问蓍圆。

春风省识非平日,昏雾中看类老年。

闻说上林今更好,一如尧禹旧时天。

(0)

自临川泛舟还归因假前韵寄粹老提举朝议兼简知府龙图丈·其四

匹马千山远,扁舟宇宙宽。

岁华春已仲,时节食初寒。

稍忆棋争胜,还须饮尽欢。

使君如见问,行李已河干。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