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穷目无山,朅来惯作春申客。
云罗万里,涵空新雁,江南江北。
酩酊须酬,九秋佳节,依然今日。
愿茱萸插遍,年年此会,天难老,情何极。
瞥眼黄花七十,感枯荣、前尘历历。
持螯有约,题糕不敢,梦中追忆。
重过西园,木樨无隐,拒霜无力。
渐明蟾照野,寒蛩在地,又砧声急。
举头穷目无山,朅来惯作春申客。
云罗万里,涵空新雁,江南江北。
酩酊须酬,九秋佳节,依然今日。
愿茱萸插遍,年年此会,天难老,情何极。
瞥眼黄花七十,感枯荣、前尘历历。
持螯有约,题糕不敢,梦中追忆。
重过西园,木樨无隐,拒霜无力。
渐明蟾照野,寒蛩在地,又砧声急。
这首《水龙吟》由清代诗人陈匪石所作,以甲午年的重阳节为背景,在集市楼中吟咏,巧妙地运用了入声韵,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与情感深度。
开篇“举头穷目无山”,描绘出诗人眺望远方的景象,山川尽收眼底,引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朅来惯作春申客”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春申君是历史上的贤臣,这里借指诗人过往的生活经历。“云罗万里,涵空新雁,江南江北”,描绘了广阔的天空与飞翔的大雁,寓意着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广阔,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酩酊须酬,九秋佳节,依然今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即使是在佳节之际,也难以忘怀往昔的欢聚。“茱萸插遍,年年此会,天难老,情何极”,通过茱萸插戴的传统习俗,表达了对长久相聚的渴望与对深厚情感的赞美,即便时间流逝,这份情感却永不老去。
接下来,“瞥眼黄花七十,感枯荣、前尘历历”,诗人感叹岁月如流,转瞬已过七十年,回顾过去,百感交集。“持螯有约,题糕不敢,梦中追忆”,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场景,通过吃蟹、题糕等传统活动,寄托了对往日友情的怀念与珍惜。“重过西园,木樨无隐,拒霜无力”,再次强调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西园、木樨、拒霜等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渐明蟾照野,寒蛩在地,又砧声急”,最后以月光、蟋蟀和捣衣声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预示着新的季节即将来临,而过去的美好只能在梦中追寻。
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传统习俗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深深怀念与对当下时光的珍惜,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