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阴覆绿波,檀栾影空注。
傍有微径通,穿云向何处。
垂阴覆绿波,檀栾影空注。
傍有微径通,穿云向何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垂阴覆绿波"一句,通过对树荫投影在水面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物的静谧与和谐之美。"檀栾影空注"则是对环境中其他植物如檀栾的细致刻画,其阴影似乎也随风而动,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接下来的"傍有微径通"一句,引出了诗中的空间转换,从广阔的自然景观转向了隐秘的小道。这条小路不为人知,却是连接现实与梦想、尘世与理想的一种象征。
最后的"穿云向何处"则是一种超脱之意,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世界的好奇和渴望。这里的"穿云"既可以理解为物理上的攀登,也可以看作是精神层面的飞扬。这不仅仅是一个方向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心灵追求与探索的问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以及内在的情操。同时,它也引发读者对于自我超越和精神家园的思考。
诚斋已古人,文字上无古。
云龙渺相从,传家有文武。
异闻蕲一面,渴予心独苦。
龙门快先登,羡子赏音遇。
廖师抱长材,弥明吐奇语。
牵联千载名,政以韩子序。
君从萧滩来,我向赣水去。
饥驱我漫出,可耐尘土污。
云山固招君,底事闯城府。
秋凄君且归,我行方出户。
稻粱亦何味,茯苓自堪煮。
何时扣白云,借我一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