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双头菊》
《双头菊》全文
元 / 马祖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金屈卮边醉袖垂,秋云如幄贮仙姿。

寒生小靥回鸾动,香入流苏睡鸭移。

结绶巧承西颢曲,落钿羞带月支眉。

青霜为我催憔悴,银屋何人怨别离?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马祖常的《双头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双头菊花的美丽与哀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菊花在秋日中的独特魅力。

首句“金屈卮边醉袖垂”,以“金屈卮”这一酒器比喻菊花的枝干,形象地描绘出菊花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仿佛是醉卧于金杯之旁,展现出一种优雅而略带忧郁的美态。接下来,“秋云如幄贮仙姿”一句,将秋天的云彩比作帷幕,用来衬托菊花的仙姿,进一步强调了菊花在秋季的独特气质。

“寒生小靥回鸾动,香入流苏睡鸭移”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菊花在微寒中绽放的娇嫩与香气四溢的情景。小靥(指花瓣)轻轻摇动,仿佛鸾鸟在飞舞;香气弥漫,使得流苏(装饰物)似乎也随着香气飘动,一只沉睡的鸭子似乎也被香气唤醒。这些生动的细节描绘,不仅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也赋予了其生命感。

“结绶巧承西颢曲,落钿羞带月支眉”则通过巧妙的比喻,赞美了菊花在秋夜中的优雅与羞涩。结绶(系带)象征着菊花的坚韧与高洁,它巧妙地承受着西颢(西方天空)的曲调,表现出菊花在自然界的和谐共存。落钿(装饰品)在这里象征着菊花的花朵,它们羞涩地带着月光,仿佛在月色下低垂着眉眼,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柔情。

最后,“青霜为我催憔悴,银屋何人怨别离?”两句表达了对菊花命运的感慨。青霜催促着菊花逐渐凋零,银屋(可能是指菊花所在的环境或季节变化)中的人或许会因菊花的离去而感到哀伤。这两句既是对菊花命运的同情,也是对自然界万物更迭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双头菊》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不仅描绘了双头菊花的美丽与哀愁,也蕴含了对自然、生命以及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马祖常

马祖常
朝代:元   字:伯庸   籍贯:元代色目   生辰:1279~1338

  经历: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猜你喜欢

送谢鸣明还楚

春到春归不奈情,望夫山下有人行。

去怜黄鸟三春色,归按梅花五月声。

翡翠襟中兰有梦,芙蓉帐底月初生。

逶迤莫问桑间妇,吹彻秦箫梦里迎。

(0)

崧台月夜同梁伯珩舟中促坐

雨洗寒光气转清,开帘客散醉还酲。

可能写我诗中趣,当复题君画里情。

夜月船头渔火碎,秋风天外旅魂轻。

莫论十载清狂日,尤觉高歌意未平。

(0)

过信州关上饶高永丰二使君邀集赵忠献一杯亭二首·其二

五湖杯亦小,爱此葛阳杯。

天地同襟枕,云山漫去来。

雨声浮仗入,灯影隔江催。

还忆京尘满,因君首重回。

(0)

送侯若朴同年还商丘三首·其二

当朝论作赋,余意每难明。

一日逢之子,千秋托友生。

调声翻大历,选法动西京。

坐忆同巢鸟,差池感和鸣。

(0)

出山示诸子并别社好里父九首·其九

疏灯云际出,箫鼓石门潮。

月送一湾小,江通万里遥。

渔歌出岸苇,野笛隔村桥。

挥手自兹去,宁为桂树招。

(0)

题陈季慈仙湖小筑二首·其一

高阁俯江城,亭虚入籁清。

雨过开锦雉,翠合锁云坪。

倚笛山情冷,焚香月影横。

牙签藏万轴,不借世间名。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