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沁园春·其一蚕》
《沁园春·其一蚕》全文
清 / 樊增祥   形式: 词

箫鼓祈神,姑妇争迎,马头令娘。

看南房夜火,黄芦纤箔,东墙晓露,素手提筐。

任是苏杭,三眠八绩,未抵湖州绿叶香。

西陵后,痛桥陵已矣,何处亲桑。人间不废玄黄。

料难掩朱丝白䌰光。

把万端经纬,向人倾吐,双生羽翼,任尔飞扬。

诸葛忠清,有桑八百,功在成都濯锦江。

将余绪,为岩廊补就,衮绣衣裳。

(0)
鉴赏

这首词以蚕事为题材,通过描绘祈神、采桑的场景,展现了江南农村的生活气息和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赞美。开篇"箫鼓祈神,姑妇争迎,马头令娘",形象地刻画了妇女们热烈欢迎蚕神的热闹场面,体现出对蚕桑丰收的期盼。

"看南房夜火,黄芦纤箔,东墙晓露,素手提筐",通过细节描绘,展现出妇女们在月夜下忙碌采桑的情景,以及清晨露水中的辛勤劳动。接下来,词人以"未抵湖州绿叶香"一句,赞美湖州的桑叶品质,暗示当地蚕业的繁荣。

"西陵后,痛桥陵已矣,何处亲桑",借西陵(古代帝王陵墓)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农耕文明的怀念,同时也暗含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感慨。

下半部分,词人宕开一笔,"人间不废玄黄",指出尽管时代更迭,但蚕桑文化仍在延续。"料难掩朱丝白䌰光",赞美蚕丝的光泽,象征着勤劳人民的智慧和生活的富饶。"万端经纬,向人倾吐,双生羽翼,任尔飞扬",运用比喻,赞美蚕丝的精细和纺织技艺的高超。

最后,词人以诸葛亮的典故收尾,"诸葛忠清,有桑八百,功在成都濯锦江",赞扬诸葛亮的勤政爱民,同时也寓言自己希望传承蚕桑文化,为国家做出贡献,"将余绪,为岩廊补就,衮绣衣裳",表达了词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国家兴盛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生动,情感深沉,既描绘了蚕桑劳作的场景,又寄寓了作者的情感与理想。

作者介绍
樊增祥

樊增祥
朝代:清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
猜你喜欢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0)

春园读书

一片芳菲上苑东,昼长人坐落花风。

蒙茸细草侵阶绿,浓艳夭桃映阁红。

香惹游蜂窥几席,晴熏舞蝶傍帘栊。

韶光脉脉春如海,讽咏芸编兴不穷。

(0)

破阵子·其三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

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长条插鬓垂。

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

重把一尊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风飘露冷时。

(0)

岳麓书院

屋舍如庠序,读书兼教文。

来兹望南岳,青似一重云。

步绕丛山小,城看隔水分。

欲知巡狩事,野老间能云。

(0)

春日郊外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馀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0)

午枕

茅檐一杯淡藜粥,有底工夫希鼎餗。

书中至味人不知,隽永无穷胜粱肉。

老夫享此七十年,每愧天公赋予偏。

清泉洗釜煎山茗,满榻松风清昼眠。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