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即事有寄二首·其一》
《即事有寄二首·其一》全文
明 / 释函可   形式: 古风

贵贱本殊伦,祸福无常理。

大宝不发光,常恐逼神忌。

宁作井中泥,毋为江上水。

水清起波澜,泥浊甘同弃。

宁为井中蛙,毋作枝间翠。

枝高弋者慕,井深终有底。

达人置其身,不以众趋地。

卑污胜高明,高明吾深耻。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贵贱、祸福、水与泥、蛙与翠鸟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以“贵贱本殊伦,祸福无常理”开篇,指出世间万物在地位和命运上的差异,并强调这些变化并无固定规律,充满了不确定性。

接着,“大宝不发光,常恐逼神忌”一句,可能暗喻了权力或财富的追求可能导致的危险,以及对神灵或命运的恐惧。诗人似乎在告诫人们,不应过分追求物质或地位,以免招致不可预测的后果。

“宁作井中泥,毋为江上水”,诗人选择将自己比喻为井中的泥,宁愿处于相对稳定、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而不愿成为江河之水,随时可能受到波涛的冲击。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稳定和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动荡不安生活的避讳。

“水清起波澜,泥浊甘同弃”,进一步阐述了水与泥的不同状态和命运,水因清澈而易引起波澜,最终可能被抛弃;泥则因浑浊而得以保全。这里隐含着对人生态度的反思,提醒人们保持低调和谦逊,避免因过于显眼而遭受损失。

“宁为井中蛙,毋作枝间翠”,诗人又将自己比作井中的青蛙,虽然视野有限,但生活稳定;而枝间的翠鸟,虽然自由翱翔,却时刻面临被猎杀的风险。这一对比强调了安全与自由之间的权衡,以及对现状的满足。

“枝高弋者慕,井深终有底”,指出高处的翠鸟容易成为猎人的目标,而井中的青蛙则有固定的深度,相对安全。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社会现象的隐喻,暗示了在权力、财富或地位的追逐中,风险与代价并存。

最后,“达人置其身,不以众趋地。卑污胜高明,高明吾深耻”,诗人表达了对达人的智慧和自我定位的赞赏,认为低微而纯洁的生活状态优于高高在上却充满污点的生活。这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品质和内心纯净的重视,以及对社会普遍追求的功利主义倾向的批判。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探讨了人生的各种境遇和选择,以及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反思和评价。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也传达了对于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函可
朝代: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和陈古民镜里花二首·其二

帘卷东风百卉芳,美人开匣对花旁。

人如琼树能倾国,花入冰轮并赛妆。

漫道照容还照胆,谁怜分影不分香。

从来色相皆空幻,难把双枝赠玉郎。

(0)

送袁青瑶掌科之南垣二首·其二

执手何须叹路歧,如弦大道任君之。

好将请剑批鳞胆,自有回天转日时。

云外翔鸾依北斗,林间倦鸟绕南枝。

遥怜牛李门前客,得似扁舟一局棋。

(0)

挽苏汝载

凄凉玉树委重泉,难倩巫阳一问天。

佞佛庵馀长命米,抚孤人赠卖文钱。

珠悬南海诗名在,剑去延津侠骨捐。

惆怅鸰原风雨急,悲歌泪满上留田。

(0)

梧城七夕守道曾年兄招饮北楼

燕京曾伴广寒游,还忆浔阳月下舟。

桂籍弟兄元旧侣,梧城杯酒又新秋。

风波失路谁青眼?岁月无情易白头。

休倚危栏羡牛女,客星今夕亦绸缪。

(0)

宿乳源均丰馆在五岭最高处冱寒特甚春有积雪人呼为小北京顶平敞四匝烟村然贫苦不堪言矣二首·其一

百折千盘鸟道通,到来平地坐芙蓉。

岚封石磴层层锁,画列银屏面面峰。

榻近星河疑犯斗,云连衿枕梦从龙。

寥寥下界遥相隔,只听天鸡当曙钟。

(0)

秋晨坐莲池上意态欲仙因钓鱼作鲙代粥凉沁诗脾喜赋一章

爽气凄清水槛开,垂纶濯足兴悠哉。

闲身已坐冰壶里,鲜鲙还擎雪片来。

传得鱼经新凿沼,更烹莼菜佐衔杯。

银鳞翠鬣时堪掇,何必淞江有四鳃。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