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罗门巷静,草深山更幽。
何事勤诛锄,杖屦来羊求。
王孙未归楚,苌弘已弃周。
惜此年年绿,君其勿剪休。
设罗门巷静,草深山更幽。
何事勤诛锄,杖屦来羊求。
王孙未归楚,苌弘已弃周。
惜此年年绿,君其勿剪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居图景。诗人以“设罗门巷静,草深山更幽”开篇,通过“罗门”与“巷静”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而“草深山更幽”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寂与自然的深邃。
接着,“何事勤诛锄,杖屦来羊求”两句,似乎在询问为何要频繁地除草耕作,引出了对生活状态的思考。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流露出对劳作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王孙未归楚,苌弘已弃周”运用典故,借历史人物的命运变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无常的感慨。王孙未归楚,暗示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苌弘弃周,则象征着忠诚与命运的冲突。这两句通过历史的映射,深化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最后,“惜此年年绿,君其勿剪休”,诗人表达了对四季常青、生机勃勃景象的珍惜之情,同时也劝告他人不要轻易破坏这种自然之美。这句话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保持和谐生态、尊重自然规律的呼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和谐共生的向往。
兵过关路绝,穷栖僧刹古。
老树焚再生,岩花落更吐。
寂寥初度辰,廉纤经旬雨。
霏殿暗龛灯,侵廊哑信鼓。
稽首礼空王,我生是谁主?
今晨三十七,所历遍诸苦。
身名虽未亏,死丧竟何补!
幸际天日开,春王朔再睹。
从此得归欤,黄帽归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