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虽傍市,种竹近成林。
乍到安禅地,终谐大隐心。
开轩迎苑月,隔牖度城砧。
已惬山泉赏,何须云壑寻。
结庐虽傍市,种竹近成林。
乍到安禅地,终谐大隐心。
开轩迎苑月,隔牖度城砧。
已惬山泉赏,何须云壑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初秋夜晚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拜访萧太史书斋的体验。诗中“结庐虽傍市,种竹近成林”两句,以平实的语言勾勒出居所的环境,虽处闹市,却因竹林环绕,营造出一片幽静与自然和谐的氛围。“乍到安禅地,终谐大隐心”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满足,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开轩迎苑月,隔牖度城砧”描绘了夜晚的场景,轩窗打开,迎接月光洒入,窗外传来城中的捣衣声,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和季节感。“已惬山泉赏,何须云壑寻”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表示对眼前景致的极度满意,无需再寻找更遥远的山水之乐。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鼙鼓声中老战尘,故山归梦月三更。
交情咄咄浑无寐,学古悠悠浪得名。
鳌禁未容追世职,熊轓何足语官荣。
阿咸自是吾家秀,始觉前人畏后生。
梨花过雨,已是春强半。
花恼欲颠狂,兴浑在、秋千架畔。
搔头无语,斜日上帘栊,飞上下,语呢喃,又见双双燕。
鱼吹细浪,镜面摇歌扇。
籍草倒芳尊,衬香茵、落红千片。
追奔蜗角,回首醉初醒,逢节物,且欢娱,莫待流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