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ùyuèshíshǔ
sòng / guāng

lǎoliǔtiáotángzàohuāngtíngyàoliú

rénqíngzhèngshǔzěnjīngqiū

yuèxiàzhuóhánshuǐfēngqiánshūbáitóu

bànshùdàigōnghóu

注释
老柳:古老的柳树。
蜩螗:蝉鸣声。
荒庭:荒废的庭院。
熠耀:闪烁的光芒。
苦暑:忍受酷热。
怎已:怎能已经。
惊秋:察觉到秋天的到来。
濯:洗涤。
寒水:清凉的水。
梳白头:梳理白发。
如何:为何。
束带:整理衣带。
谒:拜见。
公侯:达官贵人。
翻译
老柳树上蝉鸣嘈杂,荒芜庭院中光影闪烁。
人们正苦于酷暑,万物却已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在月光下洗涤寒冷的清水,风吹过时仿佛在梳理我的白发。
为何深夜还有客人来访,整装束带去拜见达官贵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末秋初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心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人生苦短的感慨。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这两句通过老柳树上蛐蟆鸣叫、荒废庭院中落叶纷飞,表现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衰败。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这两句则表达了人们在酷热难耐之时,转瞬之间便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反映出季节更迭带来的温度和情感变化,以及人类对于气候变幻无常的无奈。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清凉的月光下洗涤身心,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使得诗人的头发也渐渐斑白。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夜深人静之际,作为一个过客如何能够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有所作为,甚至于是在朝廷中担任一定的职位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表达了对未来和自身命运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社会地位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兵要望江南·其十禳厌第二十四

中央阵,宫姓要黄衣。

七个黄旗黄色马,勾陈大将助堪依,敌国定横尸。

(0)

兵要望江南·其三十四占怪第二十三

城营角,吹声远而微。

韵断声长人怪讶,兆当我众有灾危,固守免倾颓。

(0)

兵要望江南·其十一占北斗第十四

青苍气,渐入斗心中。

定有贼来侵郡邑,不然裨将欲谋凶,大忌是三冬。

(0)

兵要望江南·其六占星第十三

四星聚,平地会张星。

王莽赤眉兵造起,后来光武扫馀兵,晋魏也曾更。

(0)

兵要望江南·其十七占雷第九

声浑浑,其势又圆长。

起处来方我军上,若还征战定无妨,又助我军强。

(0)

兵要望江南·其十五占气第四

降兵气,叉手尽低头。

形似成行相把手,三朝五日敌兵求,指日倒戈矛。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