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末秋初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心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人生苦短的感慨。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这两句通过老柳树上蛐蟆鸣叫、荒废庭院中落叶纷飞,表现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衰败。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这两句则表达了人们在酷热难耐之时,转瞬之间便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反映出季节更迭带来的温度和情感变化,以及人类对于气候变幻无常的无奈。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清凉的月光下洗涤身心,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使得诗人的头发也渐渐斑白。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夜深人静之际,作为一个过客如何能够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有所作为,甚至于是在朝廷中担任一定的职位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表达了对未来和自身命运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社会地位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