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衣大袖来青冥,手持一纸书黄灵。
云是正一真人之法曹,绿章封事奏帝庭。
邓马元帅开九阍,下情一一天为听。
真人之权吁若是,千妖万怪不敢肆。
昨者东邻村,有妖乱捉人,昼伏不出夜恣行。
攫取帛与财,鱼肉老与婴。
土神无如何,愁苦不得明。
真人尔为天帝之耳目,何不直陈帝所使,得寝其皮食其肉。
群丑闻风皆窜伏,岂惟东村普天之福。
宽衣大袖来青冥,手持一纸书黄灵。
云是正一真人之法曹,绿章封事奏帝庭。
邓马元帅开九阍,下情一一天为听。
真人之权吁若是,千妖万怪不敢肆。
昨者东邻村,有妖乱捉人,昼伏不出夜恣行。
攫取帛与财,鱼肉老与婴。
土神无如何,愁苦不得明。
真人尔为天帝之耳目,何不直陈帝所使,得寝其皮食其肉。
群丑闻风皆窜伏,岂惟东村普天之福。
这首清代姚元之所作的《正一真人》描绘了一位神秘的道士形象,他身着宽衣大袖,手持黄纸文书,似是正一真人的法曹,职责在于向天帝上奏封事。诗中提到邓马元帅象征着天帝的九重门已敞开,意味着下界的声音得以直达天庭。诗人强调了这位真人的权力极大,足以震慑邪恶,连妖魔鬼怪都不敢妄为。
接着,诗人以一个村庄的妖魔作恶为例,它白天隐藏,夜晚作乱,掠夺财物,伤害无辜。面对这样的困境,土神无能为力,只能忍受痛苦。然而,作为天帝的耳目,真人本应直接向天帝禀告,让妖魔受到应有的惩处,从而带来普天之福。
整首诗通过这个故事,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公正和正义的期待,以及对有能力保护百姓的权威力量的赞美。姚元之的笔触简洁有力,富有深意,展现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道德力量的崇尚。
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
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怅年年、雁飞汾水,秋风依旧兰渚。
网罗惊破双栖梦,孤影乱翻波素。还碎羽。
算古往今来,只有相思苦。朝朝暮暮。
想塞北风沙,江南烟月,争忍自来去。埋恨处。
依约并门路。一丘寂寞寒雨。
世间多少风流事,天也有心相妒。休说与。
还却怕、有情多被无情误。一杯会举。
待细读悲歌,满倾清泪,为尔酹黄土。
花压双溪,月满千门,气象峥嵘。
□乡村父老,踏歌旧曲,闾阎小子,弦诵新声。
鸡犬无惊,桑麻如画,酷似驱车过武城。
谁为此,事鲁人姬姓,公旦云仍。欲知政理功成。
吾父母、斯民只至诚。
太夫人九十,板与春暖,公年六十,彩袖风轻。
富贵康宁,天公赋予,老去功名照汗青。
祈公处,□人间霖雨,天上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