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扬旌去,胡为弃甲旋!
名城空绣错,故老尽株连。
百折终何补,千秋倘复怜!
亦知收烬易,萧索愧金钱。
本以扬旌去,胡为弃甲旋!
名城空绣错,故老尽株连。
百折终何补,千秋倘复怜!
亦知收烬易,萧索愧金钱。
这首诗是明朝抗清英雄张煌言的《生还四首(其三)》。诗人以质问的语气表达了对战事失利、被迫撤退的无奈和对自己未能坚守到底的自责。"本以扬旌去"描绘了出征时的豪情壮志,"胡为弃甲旋"则揭示了现实中的败绩与被迫回撤的不甘。"名城空绣错"暗示了军事上的失误,"故老尽株连"则表达了对无辜百姓牵连其中的痛心。诗人反思战争的无果,"百折终何补"表达出深深的无力感,同时期盼后世能理解他的苦衷,"千秋倘复怜"寄托了历史公正的期待。最后,诗人感慨即使知道收拢残部相对容易,但面对牺牲和金钱的浪费,内心仍充满萧瑟与愧疚。整首诗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的英勇与悲愤。
曲苑花疏,空庭漏静,隐约飞从何处。
耿耿孤踪,怎向人丛来去。
覆乌云,寂寞湖山,闹黄昏,凄凉风雨。
剩星儿,一点微光,夜深能照几多许。
疏帘正好,飞过、却被轻轻纨扇,无端兜住。
暗里偏明,可惜清辉自露。到深秋,片影谁栖。
问前生,夕阳无语。莫思量,废苑扬州,绿杨犹乱舞。
踯躅残红,听几处、催归鸭鵊。
隐隐见、平芜燕剪,落花波夹。
与我周旋从我好,用卿作达从卿法。
挽银河、万斛洗炎蒸,凉风霎。髹几畔,添香鸭。
矮屋畔,闲畚锸。到采菱剥芡,不忧贫乏。
虎刺结成颗颗豆,凤仙染就纤纤甲。
折一枝、斜插鬓云边,银钗压。
织就木棉,裁成碧绢,光耀玉环金缕。
服号离尘,布名屈朐,一钵共来西土。
想夜半传心印,把心灯遮住。宝林古。
历唐宋,禁闱崇护。袈裟阔、都作河山坐。
具龙象,遍琳宫,怎犹存亚仙祠墓。
庾岭藏身,踞石根慧明辞去。
只密证潜符,千载信衣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