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自溪上园,种此墙阴路。
墙阴少人行,来岁障幽户。
移自溪上园,种此墙阴路。
墙阴少人行,来岁障幽户。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从溪边的花园移植到墙角的情景,表现了竹子在新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移自溪上园,种此墙阴路。”这两句描述了竹子的迁移过程,从溪边的花园被移植到了墙角的路径旁。这里运用了“移”字,生动地展现了竹子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的转变,同时也暗示了竹子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而被移栽。
“墙阴少人行,来岁障幽户。”这两句则描绘了竹子在新环境中的生长情况。墙角的阴凉处行人稀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竹子将会茂盛生长,遮挡了墙后的门户,形成了一道自然的屏障。这里的“来岁”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竹子将会长成一片茂密的竹林,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可能为过往的人们提供了一片荫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从移植到成长的过程,以及它如何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变化的敏感观察和深刻理解。
忆从辞京都,樊笼滞城市。
偶与海人期,遵彼清江址。
凫鹭寂不惊,鲂鳞逐波起。
泳陶何离蓰,溉鬵亦徒尔。
虽鲜桐庐贤,因證蒙庄理。
美人眷日夕,茫茫隔江水。
尘襟渺然涤,纶巾醉应滓。
人生贵所适,何必溱与洧。
迟回荡轻舟,五湖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