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揖仙阁》
《揖仙阁》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结阁揖仙子,疏塘临隐扉。

水花红四出,山竹翠相围。

云度疑軿下,凫惊恐舄飞。

蜀姜宁可恃,投钓此忘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n
sòng / wángānshí

jiéxiānshūtánglínyǐnfēi

shuǐhuāhóngchūshānzhúcuìxiāngwéi

yún軿píngxiàjīngkǒngfēi

shǔjiāngníngshìtóudiàowàngguī

翻译
在楼阁中向仙女行礼,临近隐蔽的门扉。
水面绽放着红色的水花,四周环绕着翠绿的竹林。
云彩飘过,仿佛天车落下,野鸭受惊,脚蹼如舄飞舞。
蜀地的姜氏怎能倚仗,她在此垂钓,忘记回归。
注释
结阁:楼阁。
揖:行礼。
仙子:仙女。
疏塘:稀疏的池塘。
隐扉:隐蔽的门。
水花:水面的花朵。
红四出:四处绽放。
山竹:山间的竹子。
翠相围:翠绿环绕。
云度:云彩飘过。
疑軿下:像天车落下。
凫:野鸭。
舄飞:脚蹼飞舞。
蜀姜:蜀地的女子(借指人)。
宁可:怎能。
恃:倚仗。
投钓:垂钓。
忘归:忘记回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句“结阁揖仙子”通过“结阁”一词设定了一个高雅幽静的环境,而“揖仙子”则展现了诗人与仙境相通的意境,既是对美好景色的描绘,也蕴含着超凡脱俗的愿望。

接着,“疏塘临隐扉”中的“疏塘”和“隐扉”进一步渲染了这片幽深之地的氛围。诗人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宿或是精神上的寄托。

第三句“水花红四出,山竹翠相围”则用鲜明的色彩描绘出水边的景致。这里,“水花”指的是波光粼粼的流水,而“红四出”可能是对水中的荷花或其他红色的植物之美的赞叹。山竹环绕,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繁茂与和谐。

在第四句“云度疑軿下,凫惊恐舄飞”中,“云度”意味着云层低垂,而“軿下”则是对仙境车马所处位置的隐喻。诗人通过这一联想表达了对超脱尘世、升入仙界的向往之情。而“凫惊恐舄飞”的描写,则显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与迫切。

最后,“蜀姜宁可恃,投钓此忘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蜀地(今四川一带)的眷恋之情,以及在自然美景面前的迷失感和暂时放下世间羁绊的愿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赏与内心世界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寄朗陵兄

刺举官犹屈,风谣政已成。

行看换龟组,奏最谒承明。

(0)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割爱天文动,敦和国步安。

仙姿归旧好,戎意结新欢。

并命瞻鹓鹭,同心揖蕙兰。

玉箫临祖帐,金榜引征鞍。

广陌双旌去,平沙万里看。

海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突兀阴山迥,苍茫朔野宽。

毳庐同甲帐,韦橐比雕盘。

义著亲胡俗,仪全识汉官。

地邻冰鼠净,天映烛龙寒。

节异苏卿执,弦殊蔡女弹。

碛分黄渺渺,塞极黑漫漫。

欢味膻腥列,徵声佅僸攒。

归期先雁候,登路剧鹏抟。

上客离心远,西宫草诏殚。

丽词传锦绮,珍价掩琅玕。

百两开戎垒,千蹄入御栏。

瑞光麟阁上,喜气凤城端。

尚德曾辞剑,柔凶本舞干。

茫茫斗星北,威服古来难。

(0)

谢人送鲫鱼鲙

君家一箸万钱?,分我银丝侑客欢。

芳饵得来珍丙穴,金刀落处照辛盘。

腹空羞迫诗肩瘦,鳞活能生酒面寒。

玉手行厨如许巧,说教鱼婢学应难。

(0)

和权相公南园闲涉寄广宣上人

浩气抱天和,闲园载酒过。

步因秋景旷,心向晚云多。

翠玉思回凤,玄珠肯在鹅。

问师登几地,空性奈诗何。

(0)

维扬逢诗友张乔

天下方多事,逢君得话诗。

直应吾道在,未觉国风衰。

生计吟消日,人情醉过时。

雅篇三百首,留作后来师。

(0)

哭陈陶

耒阳山下伤工部,采石江边吊翰林。

两地荒坟各三尺,却成开解哭君心。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