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诗歌,中年笺注,句消钟鼎旂常。
俎豆名山,平生两瓣心香。
遗经独抱司农注,附千秋、高密门墙。
更倾心、白傅风流,长庆篇章。
礼堂犹幸留遗像,其香山居士,须鬓苍浪。
妙墨摩来,真教素壁生光。
云楣待仿箫斋例,论高名、郑白相当。
待他年、侨札周旋,再证行藏。
早岁诗歌,中年笺注,句消钟鼎旂常。
俎豆名山,平生两瓣心香。
遗经独抱司农注,附千秋、高密门墙。
更倾心、白傅风流,长庆篇章。
礼堂犹幸留遗像,其香山居士,须鬓苍浪。
妙墨摩来,真教素壁生光。
云楣待仿箫斋例,论高名、郑白相当。
待他年、侨札周旋,再证行藏。
此诗《高阳台》由清代诗人俞樾所作,风格深沉而富有哲理,以“早岁诗歌,中年笺注”开篇,展现了一位文人从年轻时的创作热情到中年时的学术研究的转变。诗人通过“句消钟鼎旂常”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俎豆名山,平生两瓣心香”则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虔诚之心。
“遗经独抱司农注,附千秋、高密门墙”两句,诗人自比为坚守传统经典的学者,与古代的司农(古代官职)相联系,同时表达了对高密(古代文化重镇)文化的敬仰。接下来,“更倾心、白傅风流,长庆篇章”则转向对白居易(白傅)的文学成就的赞赏,尤其是他的诗歌作品。
“礼堂犹幸留遗像,其香山居士,须鬓苍浪”描绘了诗人对白居易的怀念之情,将白居易比作香山居士,并通过“须鬓苍浪”这一形象,展现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状态。接着,“妙墨摩来,真教素壁生光”赞美了白居易的书法艺术,使原本普通的墙壁因之而光彩照人。
最后,“云楣待仿箫斋例,论高名、郑白相当”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学识和地位能与郑板桥(郑白)并列的愿望,同时“待他年、侨札周旋,再证行藏”则是对未来与友人交往、共同探讨学问的期待。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古代文人的崇敬之情,也蕴含了对个人学术追求与人生理想的思考。
庐山佳处云英英,鹤归谁识丁佐卿。
东林遗址倏兴废,未害诸老传清名。
向来杖屦孰游历,猿鸟近人鸥不惊。
乐天本愿祇兜率,思邈不忘听化城。
一从棘位复帅阃,晋酌白兽悬旄旌。
先生本自远公辈,梦系莲社松竹行。
即今上品已补处,妙句留并山峥嵘。
未下饮光领一笑,曾是圆泽论三生。
何人著语嗣绝响,浪许伯起新有声。
尚忆诗翁运椽笔,坐排九派咸东倾。
庄叟所愿龟曳泥,正平止从屠沽儿。
了知声利昏酣者,一一痴骨包妍皮。
江湖我虽吏隐去,仰视二子终愧之。
逝将归种二顷秫,又欲深凿六亩池。
目寄飞鸿百念息,付渠夸世与钓奇。
山翁溪友结三益,长年直钩时一持。
灌园之隙课阿买,分题细和陶翁诗。
小家作活鱼脱渊,凶歉之备渠能先。
劳勤颇似抱瓮叟,安得心数如计然。
人方渴羌欲沽水,龙公睡足那容巳。
怒捲淮江作飞雨,旱魃潜藏蝗蝻死。
令君丘祷亦鲁雩,天心默随人意孚。
百里旄倪歌载涂,我亦饱饭竟潜夫。
今君岂复池中物,中年墨绶人称屈。
高郎小邑径刺史,老子贺书当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