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林寺》
《东林寺》全文
宋 / 陈舜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白发老僧安住处,青衫司马爱閒来。

松嫌天近株株短,花待春归款款开。

堪信壶中藏日月,谁知云外有楼台。

官卑合是寻山客,不见芳菲意懒回。

(0)
翻译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僧居住的地方,身着青衫的司马官员喜欢来这里闲游。
松树嫌天太高,似乎每株都显得矮小,花朵等待春天归来,慢慢地绽放。
谁能相信,在这壶中竟然隐藏着日月,谁知道在云层之外还有亭台楼阁。
官职低微,我本该是个寻访山水的游客,面对美景不再有往常的兴致。
注释
白发:形容人的头发已白。
老僧:年长的僧人。
安住处:居住的地方。
青衫:古代官员的低级官服。
司马:官职名,这里泛指官员。
松嫌天近:松树感觉天空离得很近。
株株短:每一株松树都显得矮小。
花待春归:花朵等待春天的到来。
款款开:缓缓地开放。
壶中藏日月:比喻时间或空间的无限。
云外有楼台:隐喻超出世俗的仙境。
官卑:官职低微。
寻山客:喜欢游山玩水的人。
芳菲:美好的景色。
意懒回:心情懒散,不愿离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以东林寺为背景,展现了诗人陈舜俞的闲适心境。首句“白发老僧安住处”点出寺庙内一位年长僧人的居所,暗示了宁静与岁月的沉淀。次句“青衫司马爱閒来”则以青衫司马(指文官)自比,表达了他对闲暇时光的热爱和对寺庙的喜爱。

第三句“松嫌天近株株短”,运用拟人手法,写松树似乎抱怨天空过于接近,形象地表现出松树的高大与天空的辽阔对比,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高洁品性的追求。第四句“花待春归款款开”则描绘了花朵在春天来临前缓缓绽放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期待。

第五、六句“壶中藏日月,云外有楼台”运用了道教典故,暗示了寺庙中的超然与神秘,以及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向往。最后一句“官卑合是寻山客,不见芳菲意懒回”,以自嘲的方式表达,虽然官职不高,但诗人更愿意做一个游历山水的寻幽者,只有在自然中才能找到真正的乐趣,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东林寺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

作者介绍

陈舜俞
朝代:宋

(?—1072)宋湖州乌程人,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嘉祐四年复举制科第一。官著作佐郎。神宗熙宁三年,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反对“青苗法”,疏谓其法乃“别为一赋以敝海内,非王道之举”,责监南康军盐酒税。有《都官集》等。
猜你喜欢

夜宿青阳旅舍起观林端积雪半消疑山矾盛开

风卷千林夜雪晴,九华山下月微明。

不须更觅唐昌蕊,树树珑璁玉刻成。

(0)

次韵王季夷时同宿蒋山·其一

北山应见太清年,兴废由来亦偶然。

自我得之还自失,老禅刀尺尚相连。

(0)

九日送酒与朱元晦·其二

老大相望寄一州,故人鄙我倦追游。

应知命驾无千里,惆怅山堂暮雨秋。

(0)

颂古十九首·其十七

不打飞鸢便到来,大圆镜里绝尘埃。

东君节令分明也,桃李年年二月开。

(0)

偈颂一百零一首·其六十三

心月孤圆,清光皎洁。吞尽十方空,银碗里盛雪。

本光瑞如此,笑倒灯明佛。

(0)

偈颂八十七首·其七十

燕国当年植福田,身如水月印三千。

渠无生死归何处,春早梅华放晓烟。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