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开罢。槐又迎初夏。春色繁华弹指乍。
寂寞小园亭榭。无端病起恹恹。遣愁独立檐前。
细数绿阴梅子,枝头个个匀圆。
荼蘼开罢。槐又迎初夏。春色繁华弹指乍。
寂寞小园亭榭。无端病起恹恹。遣愁独立檐前。
细数绿阴梅子,枝头个个匀圆。
这首《清平乐·初夏口占》是潘榕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所作,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色和词人的情感体验。"荼蘼开罢,槐又迎初夏",诗人以荼蘼花的凋谢和槐树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夏季的到来,富有季节转换的生动画面。
"春色繁华弹指乍",运用比喻,形容春天的繁花似锦转瞬即逝,如同弹指一挥间。接下来,词人转向内心世界,"寂寞小园亭榭",透露出淡淡的孤独与落寞,小园的静谧与词人的病态形成对比。
"无端病起恹恹",表达了词人突然生病后的疲倦和不适,"遣愁独立檐前",他独自站在屋檐下,试图排解心中的愁绪。最后两句"细数绿阴梅子,枝头个个匀圆",通过观察梅子的细节,借物抒情,寓含对生活的细致入微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写情,既有初夏的生机盎然,又有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展现了词人在生活琐事中寻找慰藉的心境。
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
主人酒令来无穷,恍然堕我醉乡中。
草间蛙声忽三两,似笑吾人悭酒量。
只作蛙听故自佳,何须更作鼓吹想。
尚忆同登万石亭,倚栏垂手望寒青。
只今真到寒青里,吾人不饮竹不喜。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踰灩澦到峨眉。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老夫蚤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
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
玉砾金沙一迳长,暑中无处可追凉。
独行行到荷池上,荷不生风水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