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话元谈有十,未论前后俱三。
试举归求公案,诸方几个能参。
休话元谈有十,未论前后俱三。
试举归求公案,诸方几个能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薛公肃的作品《和秉国壁间韵》中的片段。从内容上看,它似乎是在讨论某种哲学或佛教的议题,提到了“元谈”、“前后俱三”和“归求公案”,这些都是禅宗或道家讨论中常见的概念。"元谈"可能指的是超越语言的直接领悟,"前后俱三"可能暗示事物的循环或三个方面,而"归求公案"则是指通过解决特定的禅宗问题来寻求真理。
诗句强调了在这样的讨论中,真正能够理解和参悟的人并不多,表达了对智慧和理解深度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寓含哲理,体现了禅宗或道家追求内在领悟的意境,要求读者具有一定的哲学素养才能深入体会。
被荐方趋召,还乡仍綵衣。
看山向家近,上路逐鸿飞。
结绶同为客,登高独送归。
都门足行者,莫讶柳条稀。
积雪照清晨,东风冷著人。
年光向老速,物意逐时新。
贳酒闲邀客,披裘共探春。
犹能自勉彊,顾我莫辞频。
越山巉巉越台孤,井中双鲤曾走吴。
满坡丛竹遗旧箭,回首霸业空烟芜。
诗人访古凌绝壁,危栖竟欲老深碧。
声摇孤枕海涛壮,影伴瘦筇山月白。
了然道者亦离尘,一龛松下分秋云。
祇今虎豹满平陆,鍊骨谁与笺青旻。
琴心剑气两寂寞,醉墨淋漓风雨落。
九十九峰归梦寒,玉笙泠泠跨飞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