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流于惨,聃书妙造微。
百年同一传,谁是复谁非。
韩子流于惨,聃书妙造微。
百年同一传,谁是复谁非。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中,通过对韩非子与荀子的哲学思想和文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人智慧的钦佩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诗中的“韩子流于惨”指的是战国时期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给人以严酷、深刻的印象;“聃书妙造微”则形容荀子的文章精妙绝伦,文辞工整。接着,“百年同一传”强调了两位哲人的学说历经百年而不衰,依然是后世学习和讨论的共同基础。“谁是复谁非”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质疑在历史长河中,如何评判真伪。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哲人思想的传承与尊崇,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学术自信与批判精神,他们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智慧,更在其中寻求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