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阁纷纷议讲和,江淮从此欲投戈。
万松宫晚笙箫迥,五国城高雨雪多。
楚泽竟亡周社稷,燕京谁复汉山河。
祠前吊古忧时客,暮倚南枝一慨歌。
黄阁纷纷议讲和,江淮从此欲投戈。
万松宫晚笙箫迥,五国城高雨雪多。
楚泽竟亡周社稷,燕京谁复汉山河。
祠前吊古忧时客,暮倚南枝一慨歌。
这首诗名为《岳坟》,作者是明代诗人韩邦奇。诗中描绘了南宋时期的历史场景,通过对黄阁(可能指朝廷决策之地)中关于讲和的纷争以及江淮地区民众对战争的厌倦,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诗人接着写到万松宫夜晚的笙箫声与五国城(可能指敌占区)的雨雪,暗喻南宋的衰落和外敌的侵凌。
诗人感慨楚国(也可能指南宋)的灭亡,曾经的社稷江山如今落入他人之手,而燕京(北方失地)已非汉家所有,令人痛心。最后,他在岳坟前凭吊古人,忧虑时局,傍晚时分倚着南枝,发出深沉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兴衰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