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阮郎归.和静安韵》
《阮郎归.和静安韵》全文
清 / 陈方恪   形式: 词

岭云一径护松关。鞭梢眉月弯。壶觞萧寺驻雕鞍。

秋寻山外山。欹雾鬓,绾风鬟。枫林图画看。

玉笙遥隔翠微间。清欢重会难。

(0)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岭云一径护松关",开篇即以轻盈的云雾缭绕在山路上,守护着松树环绕的关隘,展现了山野的幽深与静谧。"鞭梢眉月弯"则通过比喻,形容马鞭轻轻摇曳,仿佛映照出弯弯的月牙,暗示夜色已深,行者在寂静的山路上前行。

"壶觞萧寺驻雕鞍",诗人描绘了在一座荒凉的寺庙前,骑者停下马匹,举杯饮酒,营造出一种孤寂而闲适的氛围。"秋寻山外山"进一步强调了旅程的深入,秋天的景色更加丰富,山连着山,给人无尽的探索之感。

下片转而描写人物的动态和心境:"欹雾鬓,绾风鬟",女子的发髻在雾气中微微倾斜,仿佛被山风轻轻挽起,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女性的柔美与自然的和谐。"枫林图画看",枫叶如画,诗人沉浸在美景之中,流露出欣赏自然之美的喜悦。

最后两句"玉笙遥隔翠微间。清欢重会难"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那悠扬的玉笙声似乎来自翠微深处,而重逢的欢乐似乎遥不可及,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行的景色,以及旅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清末近现代初词人陈方恪的独特审美和情感表达。

作者介绍

陈方恪
朝代:清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猜你喜欢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鸾镜黯无光。

不嫌红粉污,持底试新妆。

(0)

又六首·其三

玛瑙妆为砌,珊瑚聚作林。

万钱编马埒,一脔试牛心。

向夕香风动,连车爇水沈。

(0)

巫山高

阳台出天半,高压大江湄。

暮雨连三峡,朝云合九疑。

猿啼青嶂急,鸟度翠屏迟。

莫作峰头梦,魂迷十二时。

(0)

广三妇艳四首·其二

大妇字若兰,深闺理流黄。

中妇字罗敷,陌上行采桑。

小妇字莫愁,盈盈居画堂。

丈人但安坐,满目饶春光。

(0)

寄周木泾方伯

金马山晴吐翠岚,洞庭春酒忆黄柑。

文章自出吴中格,不尽云霞耀日南。

(0)

过杨子畏别业登楼同田深甫醉赋

遥望河流一缕微,凭虚俯见乱鸦飞。

云流槛外生寒色,霞落樽中驻晚晖。

共赋高秋能不倦,登楼后约恐长违。

仲宣老去随萍梗,湖海茫茫几梦归。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